事實上,每個人需要的養分都不同,需求的份量也不一樣.唯有覺察限制、誠心地接納限制,才能更清楚自己的狀態、用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拚命地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時,我們當然也很難去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有狀況或限制的。換言之,那些在我們身上曾經或正在經歷的痛苦,也將複製到孩子的身上。
的確,要承認自己、甚至我們的孩子有一些狀況或限制,是很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那也代表我們不若想像中或期待中的那般完美。
但,人究竟是要催眠自己從來不會遇到困難、拚命活在虛假的完美帷幕底下?還是雖不完美、卻安在地接受自己的樣貌、並且盡可能地發揮自己既有的能力、腳踏實地的生活比較可貴?
儘管孩子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而被送來接受諮商,但我很少認為孩子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遇到困境,所以出現了「問題行為」,也因而需要被協助。
仔細想想,我們很可能都經歷過不知道該怎麼表達生氣、怎麼跟討厭的人相處、怎麼向大人坦承、怎麼拒絕別人、如何開口求助、不知道做了某些行為的嚴重性……,於是我們試著說謊、偷竊、打架、委屈自己、壓抑憤怒,甚至自我傷害,用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你還記得那時候你最渴求的是什麼嗎?我猜,那時候的我們需要的不是大人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對外聲稱我們都很好,更不只是被狠狠地教訓一遍又一遍;我們需要的,是有人正視我們遇到的困境,陪伴我們、接納我們那不完美的部分,然後,協助我們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即使我們知道自己不完美也沒關係,因為我們都是有價值、是值得被愛的。
正視問題,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身為大人的我們在某些情境下矢口否認孩子的問題行為,我們心疼的其實不全然只是孩子被貼上標籤,而是擔心自己被冠上「問題家長」的罪名,害怕自己無法有效管教孩子、害怕自己是不完美的人……。最終,我們的害怕卻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被幫助的機會。
其實,不完美,也很好。
當我們可以承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時,就不必花費許多力氣在掩飾自己的缺陷,而是可以將這些能量用來欣賞自己、並且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然後盡興地揮灑自己既有的能力。我們或許不會是那種社會價值裡最完美的樣子,但又有誰規定我們必須滿足別人的期待才有價值呢?
請記得,你不必是那個最完美無瑕的父母,也無須把你的孩子養成人見人愛、能夠滿足各方期待的樣子。下次當學校反映孩子有些狀況時,別急著指責自己是個不稱職的父母親,不妨跟著學校老師一起討論,了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然後陪伴他一起面對、克服眼前的挑戰!
文/胡展誥 攝/郭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