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退休生活是什麼樣貌?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維持往後二、三十年的生活品質?這是不少40歲以上熟男熟女開始關注的課題。
根據中國信託「2015年台灣世代家庭理財調查」報告,台灣不願退休的比例較去年上升了11.8%,甚至在準退休族群中,出現「年紀越大越想晚退休」的延退趨勢;為了及早準備退休生活所需,也有近9成的六年級生已積極規劃退休後的醫療保險。
然而,中國信託調查後也發現,許多人在退休金的準備與規劃上有不少迷思,例如以為政府已備妥足以應付未來二、三十年生活的退休金,或是忽略通膨、物價上漲等不確定的經濟因素,因此往往低估維持基本生活品質所需的費用。
問題一:政府「勞保+勞退基金」 恐難養活2、30年的退休生活
政府所提供的勞保年金一次領取最高上限是197萬元,新制勞退金一次領取的上限為132多萬元,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1年台灣65歲以上家庭(平均每戶人口數為2.03人)每月開銷平均約為3萬7千至9萬7千元,這兩筆金額加起來恐怕難以支應往後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
而若選擇按月領取,每個月能領取的最高金額不到3萬元,和很多人的預期落差很大,更別說勞動部精算勞保基金即將在2019年面臨入不敷出的危機,2027年有可能破產,意味著勞保、勞退這兩筆預備金在未來很有可能泡沫化。
問題二:以為省吃儉用退休金就夠 卻忽略醫療、看護費用
用現在的日常生活開銷來做為退休金準備的目標,是多數人常犯的錯誤,更有許多人認為自己退休後會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因此每月所需的生活費應會比目前還少;卻沒想到邁入高齡階段後,除了一般生活支出,醫療費用及住院、看護費用也將是一筆可觀的開銷。
根據「101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台灣60-69歲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花費的醫療費用超過7萬5千元,是40-49歲的2.7倍,隨著歲數增加,醫藥花費更是大幅度成長。因此做退休規劃時,除了準備未來至少20年的生活花費,醫療及看護費用也是需一併考慮的重要因素。
問題三:疏忽通貨膨脹等因素 15年後生活開銷每家至少多一萬
目前亞洲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1.7%,雖然台灣近年的經濟成長率不到2%,通膨率偏低,但過去30年通膨率也維持在1.6%-1.7%的水準,高於目前銀行的定存利率;若以通膨率1.7計算,目前65歲人口家戶生活開銷平均為3萬7千多元,15年後將變成4萬9千多元,以現在生活水準推算未來所需準備的退休金,原先預備的退休金就在不知不覺中逐年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