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煽情而又疏離的《一把青》主題曲

2015-12-27 06:40

? 人氣

圖來來源:《一把青》官方臉書粉絲頁。

圖來來源:《一把青》官方臉書粉絲頁。

繼紀錄片《沖天》之後,曹瑞原導演,改編自白先勇原著的《一把青》也在公視上映了,這部描寫遷台前後空軍眷屬的電視劇,實為近年極難得的鉅製,也已經得到了不少好評;但很可惜,相對於《沖天》對〈西子姑娘〉細緻的改編,它的兩首原創主題曲,卻都相當令人失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兩首主題曲,片頭曲〈看淡〉和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共有的弊病是:

一、量體裁製得不夠仔細,只沿用慣行的K歌曲式,淪為命題作文,而未能與本劇緊密融合;

二、歌詞太露,急於切題,急於作出詮釋與感嘆,流於煽情,把話都說盡了,不容人再作其他感發;

三、修辭不精,以為是同情,結果卻是直戳傷痛,尤其「未亡」等句,太過虐心,而且居然兩首都有,一虐再虐,令人慘然。

這並不是個案,也不只是台灣,而是近年所有華語影劇主題曲的通病。大家可以先想一想:這麼多年來,有哪些電影、電視劇的歌曲,是讓你印象深刻,讓你欣賞、喜愛的?其中,有沒有2000年以後台灣、香港的作品?那些讓你覺得好的,是好在哪裡?你覺得差的,又是差在哪裡?最後,最重要的問題是:影劇歌曲,要怎麼做才能貼切配合,使兩者相得益彰?

  •  《一把青》這邊看:

要討論這個不小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把影劇歌曲分為三類:

一、劇中人會聽的:如演1950年代的戲,那劇中出現那個時期的歌,或者模仿當時曲風來作的歌,就很合理。

二、劇中人會唱的:如傳統戲曲唱段、歌舞片的歌曲,本身就承擔推動情節的作用。

三、針對這齣戲的畫外音:承擔將觀眾帶入戲劇情境的功能,如「開封有個包青天」,這通常是片頭曲的任務;或者將劇中的情境再作延伸,則是插曲、片尾曲適合做的。

上面三類,都可以是舊歌,也可以是新作,或者舊詞新曲、舊曲新詞,例如拍《三國演義》就把原著卷首,楊慎的〈臨江仙〉直接拿來譜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或如黃俊雄、黃立綱布袋戲《射雕英雄傳》直接把西卿唱過的岳飛〈滿江紅〉拿來用,甚至如王偉忠拍《光陰的故事》,直接把羅大佑的歌名拿來當劇名,主題曲也就直接用他的1982年版;或如〈男兒當自強〉,把黃飛鴻系列電影慣用的古曲〈將軍令〉填上的例子填上新詞。也有許多,是不管合不合用,只為交差或給歌手打歌,就硬搬過來的,1990年代有一大堆連續劇都是這樣,如《包青天》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實在談不上和這戲有什麼關係,但靠它從神思者〈Happy Arabia〉抄來的旋律、從唐詩抄來的歌詞,照紅不誤,甚至沒人在乎搭不搭軋。其實,早在1930、40年代,就有不少為了打歌而硬湊的電影,不過那是影劇來遷就歌曲的情況,我們現在先討論歌曲配合影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