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臉書上,臉友們瘋傳鄭宜農的告白,而這個告白,也產生了許多後續討論,像是被轉到PTT八卦版的一篇評論中提到了感情上的過錯與責任是否因為同志出櫃的政治正確就不需要被討論,而在八卦下方推文也不外乎開始探討相關的議題,並進一步認為若鄭宜農是男性,會得到不同的評價,也亦有人在原鄭宜農的聲明上提及若鄭宜農是愛上另一個男人,這個社會絕對不會祝福她,因為失去了「出櫃」的政治正確後,我們仍然對於婚姻應該一生一世有非常穩固的想像。
也因此,進一步,也有人開始針對「出櫃」外的「情慾流動」進行討論,像是舉出不同型態的婚外性或婚外情,或是探討我們應該要開始思考並想像不同型態的親密關係。站在一個支持多元性別的立場,臉書同溫層上的各位提到各種情慾流動都應該被支持。
但我仍然想換個角度來討論,那些不流動、不支持流動的人們。
其實不是從鄭宜農事件開始的,從7-11蕭博駿廣告到麥當勞的陳志偉,我們看到一群十分憤怒且崩潰的人,我們先姑且稱之為鄉民好了,從面對蕭博駿的前女友、麥當勞廣告中的黃欣到鄭宜農,鄉民對於這些女性的憤怒,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應該看到什麼?
首先,有人問「鄭宜農,和彎彎、吳育昇、九把刀或阿基師有什麼不同」,其實,我真的覺得他們都不同,如何不同?有人說重點是坦承,我覺得是權力。
每段感情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與之所以會締結成該關係的原因,我一直都不認為「情慾流動」有比「不流動」好,正如我不覺得「一對一單偶」或比「多元關係」好一樣,每段關係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是因為雙方長久以來的協商與一連串的決定而成,作為關係外的人,我們無法了解其中的細節。所以重點應該是,在一段關係當中,關係的雙方或是多方,有沒有同等的權力決定這段關係的未來,否則,這幾年火紅的後宮甄嬛傳、武媚娘等後宮劇中,那其實也是「多元性關係」啊!但那卻是利用封建的父權與皇權建構起來剝削女性的性與生育而成的片面守貞。也因此除去法律、婚姻體制這種大結構,我們從來都無法探知到底每一對情侶、每一種關係是或不是在關係的各方都有同等的權力下決定出的那個型態。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鄭宜農、楊大正還是虛構故事中的蕭博駿、陳志偉,我們都無法知道內情,也無法知道這個決定是怎麼演變成今日的狀況,因為關係當中的權力分配是很複雜的,不只身家背景條件、性別結構、刻板印象等,還包括愛與情感,所以我無法評論,我也不會評論。
所以,我不說他們,我來談談鄉民。
我想說那些不能夠接受情慾流動的鄉民,他們的反對與憤怒,甚至那些讓我們看了就生氣惱怒的語言,其根源並不只是他們厭女、不進步、反對多元性別,而是對於自己並沒有能力與權力可以進行流動的恐懼,或只是他們對於自身終將是被人選擇,被人選擇後放棄的恐懼,或者更可以說是不被愛、不被選擇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