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倫敦有一個叫做達根罕(Dagenham)的地方,它以福特汽車制造廠知名。一九三一年,福特公司在達根罕開設了分廠,成為當地主要的僱主。一出地鐵站,就可遼望水泥色的廠房建築。生產高峰期,它曾有四萬多名員工,達根罕和福特於是成了同義詞。
而達根罕比較不常被人提起的是,它是女性爭取平等工資的發源地。這個不起眼的勞動階級社區,是英國國會四十年前制定《平等工資法》的促動之地。
一九六八年六月七日那天,廠裡的一百八十七位縫紉機械女工有一天放下工具 ,決定不干了。原因是她們得知,公司將她們的工作定位為「B級」(無技術的生產職位) ,而非「C級」(中等技術的生產職位),而做同樣工作的男同事,皆屬「C級」。她們的工資竟比這些做同樣工作的男同事少了百分之十五。技術級別的歧視,就是同工不同酬的性別歧視。
福特廠方拒絕溝通,女工們忍無可忍,決定行使她們的收回勞動權。她們皆無罷工或任何抗爭的經驗,並受到廠裡男同事的反對和排擠,而且當時仍以男性為主的工會不都支持她們的行動。以她們的團結和毅力,她們克服了這種種困難,造成了福特這個大型跨國公司的生產停頓。她們的部門制造的是福特的汽車座位套,罷工導致缺貨,對公司利潤直接造成威脅。更讓廠方畏懼的是,女工們爭取平等工資的訴求得到了社會輿論廣泛的支持。畢竟,她們體驗的薪資不平等,是當時英國的一般狀況。爭取性別平等,已是擋不住的趨勢。
福特廠裡的女工罷工持續了三周,爭取平等的野火有漫延全國的勢態,最後得到了就業與生產部長卡索女士(Barbara Castle)的支持。因此,資方不得不與勞工達成協議,立即提高她們的工資(剛開始比男同事工資仍少百分之八),並於次年增加到「C種」工資標準,與男同事相同。接下來的數年中,以全國各地勞工的意願所趨,國會草擬平等工資法案。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英國的《平等工資與性別歧視法》終於見世。
當然這是邁向性別平等的起步。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展現在各個方面,福特廠裡帶動全國平等工資要求的那些女工,罷工後的幾年中仍在奮力爭取權益,比如她們的生產技術定位,公司仍久不願認可,是到了一九八四年再次罷工七周後,她們的技術級別才被正式肯定。
福特女工的勝利,為英國勞工重振了工會力量(她們都是工會成員),像福特這樣全球最反工會的跨國公司,都不得不向她們退讓。當時罷工的福特女工德維斯(Gwen Davis)曾說,在那個年代工作的女性,都經常感覺自己是「二等公民」。而她們的勝利讓女性勞工能抬起頭來,它助長了日後女權運動的發展,工會的女性成員自那時起快速增長,女性參與並主導工運成為時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