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太過份!」人來人往的捷運站裡,一個母親對身旁一個看起來約莫三歲的小男孩大吼。
天真的孩子雖然被突如其來的大吼嚇了一跳,但不知是這樣的大吼他已聽習慣了,抑或是他還無法理解母親到底在說什麼?才一會兒,他旋即又恢復蹦蹦跳跳的樣子。
「我看到你就有氣!」母親又一句斥責後,用力甩開小男孩的手、逕自往前走去。
見到母親鬆開了手,小男孩這下慌了,在擁擠的捷運站裡放聲大哭。原本應該是震天嘎響的哭聲,在洶湧的人潮裡卻像默劇般被掩蓋在喧鬧背景中。或許,小男孩的哭聲真的沒有傳達到離去的母親朵裡,又或許,母親的心裡其實對小男孩早已有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搭上了捷運,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讓一個才三歲的孩子讓人「看起來就有氣」?他做了什麼可怕的事情嗎?他很難教養嗎?還是,母親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什麼?
記得在某一次的成長團體中,一對親姊妹因為「孝順」的議題吵了起來。姊姊年約四十歲,在家附近的便利商店打工,除了上下班之外,其他的時間都在家陪伴父母親;妹妹則是從唸書就開始就長年在外地生活,久久才回家一次,也因為不喜歡爸媽之間頻繁的衝突,有一、兩次她甚至連過年也沒回家團圓。對此,姊姊相當不諒解。
姊姊指著妹妹說:「爸媽辛苦一輩子做牛做馬就是為了養我們,你怎麼總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顧他們的感受?」
妹妹委屈地回答:「『孝順』難道就是要犧牲自己的人生?你難道不希望搬到外面開創自已的生活?」
「其實你從很早就想要離開爸媽身邊、擁有自己的人生吧!」「因為想要盡到你以為的『孝順』,所以你選擇留在家裡。」「你只是無法接受心裡那個也想離開父母親的自己!」
不管是甩開手的母親、或者是指責妹妹的姊姊,雖然他們的生氣肯定都有理由,但有沒有可能那些令他們生氣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在別人的身上,而是在她們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投射」(projection),意思是個人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像投影機那樣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當個人看到他人身上出現類似(或根本沒有)的行為或特質時,就會對他產生負面的感受。
這樣的過程相當有意思,一來是因為要去面對「原來自己的身上也有自己所不喜歡的特質」本來就是不舒服的事情;二來是,當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狀況時,透過討厭或指責對方,不但可以抒發自己對這個特質的情緒,也讓自己感覺跟這個特質毫無關係。
當然,這一些「看見」都只是個人主觀的感覺,我們將自己主觀的感受投射到別人的身上,讓我們理所當然地避免去面對自己的陰影,就像捷運站裡的母親對一個甚至還沒有什麼行為能力的孩子大喊吼:「看見你,我就有氣!」以及團體裡的妹妹對姊姊說的:「你只是無法接受心裡那個也想離開父母親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