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藥,要怕的是病!關於吃藥副作用,大家都沒想通一件事

2016-04-03 08:30

? 人氣

很多患者一聽到要吃藥,便會開始害怕,怕藥傷身、傷腎、傷肝或傷胃。甚或,還沒吃藥前就對藥物的效果感到質疑。拿到藥的時候,就指著「副作用」的地方,詢問醫師或藥師副作用是不是很危險、很可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副作用不是每個人都會有

其實,藥物副作用並不一定發生在每個患者身上,發生的機率也很小。此外,就算副作用發生,隨著服藥時間增長,患者往往可逐漸適應。然而,很多患者,看到一些藥品仿單寫的副作用,就會偷偷不吃;或者,在門診頻頻詢問副作用,問得鉅細靡遺,愈問愈怕,本來沒有的副作用,都因為自己的過度焦慮,而影響到其服藥順從性,甚而藥物的治療效果。

Google症候群

現今社會資訊時代的到來,網路的資訊爆炸。很多病人喜歡上網Google一堆資料,生病前Google、吃藥前Google,愈Google愈焦慮,在資訊量大的可怕狀況下,反而深受這些資訊影響。

由於網路上資料來源,往往難以回溯,正確性也有待評估。無法完整、客觀的呈現醫學的複雜性,這樣的狀況下,患者很可能對接受治療、服用藥物等醫療處置產生疑慮、不安。因此,適時的搜尋可靠、有根據的資料來閱讀是好的,但若蒐集資訊過了頭,反而過度焦慮,影響治療及就醫。

seek doctor
任何服藥問題,比起網路資訊,最好還是回診諮詢專業醫師。(圖/pixabay)

若服藥不適,返診問醫生

服藥過程中,若遇到無法解決、不適的副作用,應即刻返診,或電話聯絡,與醫師討論。服藥前,如醫師判斷此藥在患者身上,可能會出現副作用時,醫師都會事先提醒患者,告知服藥時必須留意的地方。在藥效還不穩定時,醫師也不會一次開太久的藥,會鼓勵患者幾天後就返診,討論藥物的治療及反應是否存在副作用。老話一句:「不要怕藥,要怕的應該是病。」

垂直斷藥很危險

治療躁鬱時,醫師最不樂見的狀況,就是患者自行變更藥物的劑量,或使用頻率。這類減藥、停藥、斷藥的行為,最可怕的就是垂直停藥。垂直停藥就是:原本很規律的服用固定藥物,但突然在某一個時間點,將所有的藥物都停掉,使患者突然處於毫無藥物作用的狀態下。

pills
若隨意停藥或改變服藥的劑量等等,對患者來說十分危險。(圖/Jamie@flickr)

垂直斷藥的常見原因

讓垂直斷藥發生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一個常見的狀況是,在春、夏逐漸到來之際,因季節變化,患者的亢奮情緒會不知不覺出現,進而使輕躁發作。輕躁帶來的愉悅感,對患者來說通常難以抵抗,因而容易決定自行斷藥。

另一種使垂直斷藥發生的狀況是,患者原本可能固定接受甲醫生的治療,但因其他因素而改看乙醫師。乙醫師在開藥前,沒有留意到甲醫師過去的醫療安排,而變更了患者的用藥或劑量,這樣也可能導致垂直斷藥的狀況發生。

垂直斷藥的可能後果

除了使症狀惡化,甚至變得嚴重之外,垂直斷藥還可能進一步導致治療上的阻抗。阻抗現象是指,原本某藥物的藥效,可能因為患者曾經垂直斷藥,而讓藥物在同一位患者的身上效果變差。甚至可能需要原來兩倍的藥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因為垂直斷藥,而使藥效在患者身上完全失效,也是有可能的。原本已經穩定作用的藥效,又必須再安排新的藥物,重新花費一段時間,會讓患者處於不穩定的狀況。對患者病情來說,是不好的結果。因此,服藥過程中,務必避免垂直斷藥的狀況發生。

作者|夏一新
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博士。曾任於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國防醫學院任職,擁有三十餘年臨床治療經驗。2012年或肯愛協會鰾片為抗憂醫師全國第一名。現任夏一新身心精神科診所院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行文化《躁鬱狂潮:改變心情,迎向美好人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