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旅遊時航空公司突然宣告一句「不飛了」,你會氣到當場大罵對方毀了你的行程嗎?看完Discovery採訪《飛機安全大調查》裡的死亡空難,或許你會慶幸,還好沒有飛……
「我看著飛機時,有種感覺克制我。我從心裡就知道這飛機會墜毀,我就是無法抗拒這感受。」約翰麥卡佛回憶,1979年,當時他16歲,正準備從佛羅里達搭乘唐伊航空46航班返家,他是那架飛機上唯一的倖存者。
麥卡佛說,他記得當時聽到電話交談,飛行員向航空公司幹部表達顧慮因為天候不佳,他們不想飛。但他們還是飛了,飛機在準備降落時能見度已經下降到一公里多,濃霧使得他們錯過機場,想降落在另一個機場但為時已晚,最後墜毀在樹林中。
這場悲劇,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麥卡佛在這場空難中受到重創。在他養傷期間,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艾爾迪歐博士與小組調查此事故。調查過程中,迪歐發現這家航空有很異常的地方,而且在開始調查的一年中,唐伊航空的前飛行員和員工向委員會提出此公司多項不安全作法的指控。
同事描述,46航班的機長吉姆梅瑞曼,經常承受航空公司總裁的壓力;他的家人也表示在事故前幾週他的身體出現問題,而他同時還要負責訓練所有的飛行員,因此非常疲憊。
當航空公司將利益擺在飛行安全之前時
事發當天,梅瑞曼和副機長憂心天候狀況和故障的引擎,清楚表明他們當晚不想飛行,但他們依舊飛了。在此事故調查報告中,前員工向他們描述總裁的火爆性格,機組害怕當時若是不飛可能會丟了工作。某位前飛行員說,他曾不只一次拒飛,且他曾被唐伊的老闆解僱四次,但每次都在20分鐘內重新雇用;其他飛行員也表示他們經常受到上層的施壓、嘲笑和威嚇,顯示在這家公司內的員工怕受到商業報復已經凌駕在他們的專業判斷之上。
雖然公司高層否認這些指控,但國家運輸委員會在結案報告中仍歸納出公司壓力、不稱職的機組訓練、副駕駛經驗不足且缺乏儀錶飛行能力、還有機長職務相關壓力導致慢性疲勞均為此次事故因素。
一場颱風,一架飛機,幾十條人命
2014年7月,復興航空GE-222班機準備降落於馬公機場時,受到颱風惡劣天氣的影響,墜機於澎湖馬公西溪村。事故發生時,墜機原因眾說紛紜,有目擊者指出是被雷擊後墜毀,大部分原因都指向惡劣的天氣而影響飛行,而調查後發現復興航空機組人員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導致飛機重飛失敗。
其實許多人想問的應該是,當天那麼惡劣的天氣,颱風肆虐,為什麼還要起飛?在事後,有空服員在網路上發表他們的心聲(一名空姐的流水帳日記),無奈地說他們比誰都不願意在颱風天時飛行,或是辛酸地說當他們選擇不飛時,會有多少隻手指頭指著他們罵;也有復興航空內部員工表示公司規定若是拒飛將記大過懲處,雖然復航全盤否認。
復興空難給台灣乘客的一堂課
很多時候造成空難的原因都是因為惡劣的天氣,而身為乘客的我們,當我們的班機因為糟糕的天氣而延誤或取消時,第一時間不是先衝到機場櫃檯責罵、大鬧,畢竟如果乘客都堅持要在那樣的狀況下起飛,航空公司也許就會讓民意凌駕於專業判斷上。
不要想著我們能和大自然搏鬥,遇到天氣真的很差時,先不要生氣抱怨,靜下來為自己著想也為機上的工作人員著想,生命誠可貴,安全的飛行才是最重要的事,一旦起飛,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是誰也無法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