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一堆門窗、背影的丹麥作家,為何在死後數十年才被發掘?謝哲青道出他畫中的奧妙…

2019-02-15 12:34

? 人氣

正因為赫默塞獨樹一格,甚至於是不合時宜的個人特色,所以藝術家生前並沒有太多人關注過他。(圖/維基百科|風傳媒合成)

正因為赫默塞獨樹一格,甚至於是不合時宜的個人特色,所以藝術家生前並沒有太多人關注過他。(圖/維基百科|風傳媒合成)

人總是習慣某種自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靜靜地站在畫前,享受片刻的寧靜與自在。

話說從頭,好像有記憶以來,我就不太喜歡照相。與其說是怕麻煩或害怕什麼,更誠實地說,是對「相片中的自己」彆扭。

如果可以,我會盡可能迴避所有的「我」。報章雜誌、電視錄影、網路視頻、手機裡的相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著自己的臉孔,就感覺不自在。

記得每次錄影時,現場總會有些朋友或工作人員,看見氣氛佳燈光美的節目布景就興奮地拿起手機,左一張右一張地自拍。千篇一律的美照,大同小異的角度,不太有變化的姿勢,就連微笑的嘴角、上揚的角度都一模一樣。人總是習慣某種自己。

不過,換個心情來看,能如此地愛自己,應該是件美好的事吧!

相對於表現力十足,辨識度高的臉孔,我對無聲勝有聲的「背影」有某種特別的情感。父親離家的背影、母親哭泣的背影、情人離去的背影、在車站機場目送摯友的背影……背影是告別、是拒絕、是隱藏,也是鉛華洗盡後的瀟洒。

在沉默轉身的同時,背影,也能道盡萬語千言。正因為如此,我對於藝術中的背影,情有獨鍾。

一個讓時間停滯不前的神祕次元

一八六四年,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赫默塞,可說是近代最擅長描繪「背影」的藝術家。走過印象派、後印象派、點描派、表現主義、立體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意氣風發的年代,他仍執意走自己的路,用畫筆捕捉光影變幻中的逝水年華,以及隱藏在日常裡,無從面對的寂寞。正因為赫默塞獨樹一格,甚至於是不合時宜的個人特色,所以藝術家生前並沒有太多人關注過他

月光Moonlight, Strandgade 30, 1900-1906(圖/維基百科)
月光Moonlight, Strandgade 30, 1900-1906(圖/維基百科)

即使身後,也直到二十世紀最後十年,這世界才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位隱姓埋名的藝術家。

對我來說,赫默塞的繪畫是灰階的夢、無言的詩。鮮明的色彩能帶來孩子氣的愉悅或園遊會式的歡騰,但赫默塞能透過象牙白的牆壁和幾件樣式簡單的家具,建構出尾韻深遠的禪境。在過於喧囂的繽紛之中,藝術家以創作,沉默地表達他對當代過度擁擠、崇尚繁文縟節,維多利亞風格的反感。

在他的藝術裡,生活就是繪畫,繪畫即是生活。他沒有專屬的畫室,實際上,家裡任意的角落都是赫默塞創作的空間。

室內的光、簡單的線條,和觸目可及的乾淨明亮,都是我靈感的泉源。

赫默塞對「光」的痴迷程度,比起卡拉瓦喬、林布蘭、維梅爾或莫內,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待在同樣的角落,一次又一次地描繪了相同的窗戶、門扉、桌椅,和他的妻子艾達。偶爾調整家具擺設的位置,讓屋內空間布置

有點變化,然後繼續作畫。赫默塞以異於常人的執著,嘗試在平凡的事物中,發掘某種形而上的精神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