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74年前也曾封城!萬人隔離等死、越界就用機槍掃射,最終全台逾2千人死亡

2021-05-16 12:46

? 人氣

台灣新冠肺炎持續升溫,讓許多人擔心是否會步上封城一途。其實在74年(1946年)前,台灣嘉義也因「霍亂」遭封城, 在糧食耗盡、資源匱乏、政府防疫工作不足的情況下,萬名居民被封鎖在疫區「等死」,想對外求助卻遭軍警無情濫殺,衍生成為台灣光復後三大社會事件之一的「布袋事件」。最終,封城防疫無果,依舊導致當年全台近4千人感染、2千逾人死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已絕跡的「傳染病」也一起光復了

在日治時期的台灣,衛生程度已受到日本政府的有效提升,除了1920年間爆發過嚴重「霍亂危機」,在日治後期的台灣未有傳染病再次崛起。然而,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短短一年之間,因公共行政落後、國民政府無暇顧及台灣地區環境衛生,加上兩岸人流往來頻繁,導致原本已在境內「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再次爆發。

「霍亂」疫情肆虐,1946年嘉義布袋嘴遭「封城」

臺南縣布袋嘴(今嘉義縣布袋鎮)當時為台灣對中國的重要「對口港」,由於當時中國內戰需要大量資源,國民政府將布袋嘴視為戰備物資的出口地,密集的與中國沿岸港口互通物資、進行通商。因往來人口複雜,加上政府忽略衛生問題,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霍亂」從中國沿岸傳進台灣,並在台灣南部地區肆虐,起初國民政府對此不以為意,但隨著死亡人口快速飆升,1946年4月位於臺南的東石區署才下令將布袋嘴一帶「全面封城」,並加派軍隊駐守、架設機槍於港口一帶。

封城卻造成布袋嘴「鬧飢荒」,百姓試圖偷渡物資卻遭無情掃射

由於當時布袋嘴一帶只有鹽田與海水,並無生產能裹腹的食糧,且仰賴進口來的民間物資生活,導致「封城政策」一出,當地立馬「鬧飢荒」。為了維持生計,許多人不惜砸下大筆錢「賄賂」守港的警察,才能到封鎖線之外採買物資,然而,家境不好的居民卻只能苦苦挨餓,有些人逼不得已衝出封鎖線外試圖帶回一些食物,沒想到守港的員警竟然用機槍開始掃射民眾,許多人就此喪命。當時《和平日報》嘉義區負責人鍾逸人,在回憶錄中描繪了事件經過:

「一些有辦法的人還是會鑽漏洞買通關卡,悄悄跑出來買米、買柴回來,一些沒有錢又沒有管道的人,便眼睜睜看著有辦法的人進進出出,把一袋又一袋的米搬進來,反顧自己,只有挨餓受飢,等著死神降臨的份。」、「這些求生不得,坐等只有死路一條的飢民,終於不顧一切集體衝破防線,接著,槍聲和慘絕的哀嚎叫聲齊響宛如阿修羅場。

消息卻遭封鎖、官員不認帳

當時的《和平日報》嘉義區負責人鍾逸人在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派記者進入布袋嘴暸解真相,並訪問了當地的政府官員,卻遭否認甚至施壓要求更改報導內容。由於政府不斷否認濫殺無辜,鍾逸人便隨同布袋嘴當地的副鎮長親自於當地調查採訪,他們發現遭機槍掃射後的門扇、窗欄上不僅有彈孔、甚至連子彈都留在裏頭,經過專業鑑定,子彈也被證實是當時國民政府所在當地架設的「機槍子彈」,而鍾逸人更是找到了當地目擊者居民還原了「政府殺人」的過程,並在《和平日報》上做出獨家報導。不過,由於國民政府深陷國共內戰泥淖,根本無暇顧及「布袋事件」,甚至對此事件徹底封鎖、否認到底。

直至1946年8月,南部「霍亂」疫情才受到穩定控制

自布袋嘴封城,軍警濫殺百姓後,國民政府的處置引起台灣人民的輿論及譁然。直至1946年7月,當時的台南縣政府(今嘉義縣)才派遣醫師協助布袋嘴一代的「東石區署」進行防疫工作,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則經美國援助醫療資源,引入疫苗及血清分送至全台疫區,頒布「強制注射命令」,同時實施「提交疫苗注射證明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相關法令,這場霍亂疫情才終於在當年8月逐漸受到穩定控制。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