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忠說,讓孩子自由自在去讀一篇文章,孩子會覺得很有趣,沒有壓力;但若要把文章的內容變成考題,甚至去考聲韻這種生澀的內容時,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致就沒有了。
現在實施十二年國教了,但國中會考仍扮演著國中畢業生進入明星高中的關鍵角色,會考的試題除了比基測考題難度高一些之外,其餘也沒甚麼改變,要擠進明星高中的學生,依舊是走升學主義的老路子,升學補習班的生意變得更好。面對這樣的十二年國教,潘文忠說:「我經常思考,基本教育的定義是甚麼?不管怎麼下定義,就是不能定義成只有少數孩子才過得了關的學習!」
潘文忠說,表面看來,不過就是一道聲韻考題嘛,但深入了解後發覺,這道題目對國中小教學產生了那麼嚴重的效應!
說真的,有誰會去注意一道基測考題,影響了國中、甚至國小的語文教學?有誰注意到,一道考題會引發如此負面的教學效應?有誰會認真地指出,不管國中基測或國中會考,都不應該再出現這種考題了?潘文忠就是這麼心細的人。
陳潘配一轉為潘陳配:國教改革刻不容緩
潘文忠認為,國民基本教育一定要和生活結合。如果語文課程和生活結合,學生不僅學習了語文,也學到了生活;甚至像數學這麼抽象的課程,也可以和生活結合。他舉例說,每個孩子對各國國旗的顏色和形狀都會感興趣,因此芬蘭的數學就讓學生去計算各國國旗中不同形狀和顏色面積的比例,不僅提升了數學能力,也認識了各國的國旗。
一0七課綱也是新政府面臨的重要挑戰。因為潘文忠擔任國教院副院長的時候,就負責規劃十二國教課綱,因此如何迎接挑戰,不會成為他的問題。
但因潘文忠沒有高教背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以及學非所用、薪資過低的問題,則是他的很大難題。林全內閣原本內定陳良基接任教長,就是要改善這個問題,而今部長換人了,陳良基卻也展現度量,同意接任政次,協助新政府改善大學畢業生的學用落差問題。
根據以往教育部長的任用慣例,「陳潘配」是正常的,現在卻戲劇性地易位成「潘陳配」。民主政治的權力來自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潘陳配」所凸顯的是國教改革刻不容緩,新政府不能辜負人民對國教改革的期許。總而言之,不管誰配誰,最重要的是順應民意,解決民眾的困擾,做得好就繼續執政,做不好就下台。
*作者為資深文教記者,著有《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