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討厭就不敢開口求助?別太快玻璃心碎!:《好好拜託》選摘(2)

2019-04-12 05:10

? 人氣

因為那個人不喜歡你,你就不敢請他幫忙?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富蘭克林,反其道而行向討厭他的人求助,反而得到一段過去求之不得的友誼。(圖/澎湃新聞提供)

因為那個人不喜歡你,你就不敢請他幫忙?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的富蘭克林,反其道而行向討厭他的人求助,反而得到一段過去求之不得的友誼。(圖/澎湃新聞提供)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洞察力相當敏銳,他的一些洞察造就了很了不起的發明,如避雷針、雙焦眼鏡、安全壁爐、導尿管、蛙鞋等等。他也熱中於洞察人心,他提出了自己堅信的十三條品格德行,包括節制、秩序、節儉、中庸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關於求助,富蘭克林有個重要洞察,值得我們思考︰向他人求助,你的地位不僅不會因此下降,還可能因為你給人機會幫助自己,贏得對方的好感。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他提到以下故事:

我首次升遷是1736年,我被遴選為聯合大會的會議代表。當年此決定無異議通過:但隔年,當我再度被提名時,一位新會員發表長篇大論反對我,目的是要推舉其他候選人。不過,我仍然獲選了。反對我的人,是位受過教育且相當富有的紳士,旗下人才輩出,在議院裡能發揮巨大影響力。然而,我並未對他卑躬屈膝,而是在一段時日後,因其他原因與他結識。

我聽聞他的圖書館裡有非常多珍稀罕見的藏書,於是寫了一封短箋,表達我想閱覽該書的渴望,並請他幫忙,把書借給我幾天。他馬上請人將書送來,我在大約一週後歸還,附上另一張短箋,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當我們在議院見面時,他主動過來跟我說話(之前從沒發生過),而且相當客氣;從此之後,他表現出樂意在各種場合協助我。我們成了好友,彼此間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他過世。這個實例印證我之前學到的一句老格言:「曾經好心幫你的人,比起受過你恩惠的人,更願意再度幫助你。」

一個原本沒把富蘭克林放在眼裡、連話都沒多說過半句,甚至曾公開表態要解除他職務的大人物,竟然會出借自己的珍貴書籍給他,而且因為這次相助,變得更喜歡富蘭克林,兩人還因此成為好朋友。

書的主人在考慮是否依從富蘭克林的要求時,一定承受極大壓力。他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想法在腦中迴盪:我借了一本珍稀書籍給富蘭克林,但我真的不喜歡富蘭克林這個人。

要擺脫認知失調,方法之一就是決定自己是喜歡富蘭克林的。調整對富蘭克林的看法,轉為肯定,就能全盤解決此問題;畢竟,幫助你喜歡的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富蘭克林反其道而行,向立場不同的人求助,反而與對方成了好友。很多時候,親密的人際關係就是透過相互「麻煩」而建立起來的。你做不到的事情,卻相信對方能做到,對方能夠得到你的肯定和信任,自然願意和你走得更近。

維持認知一致,激發助人動機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求助惹人厭,助人才是惹人愛,這麼想真是大錯特錯。事實上,人對於接受幫助,感受往往很複雜,有時甚至對助人者會有怨懟,那是一種混合尷尬與自責的心情;畢竟,沒有他人相助就做不到,這點實在很討厭。但另一方面,助人者卻能讓自己對求助者的觀點維持一致,一旦幫了忙,通常會更喜歡自己幫助的對象,而非討厭。

換句話說,幫爛人一個忙,會讓他看起來沒那麼爛,而幫爛人一個大忙,則會讓他漸漸看起來像個好人。

多虧了認知失調,你為某人付出愈多,某人就必須變得更好,否則你就會覺得超級不對勁了。

害怕開口求助會惹人討厭? 這其實毫無根據。當別人給予你幫助、讚美、支援或禮物時,即使你不需要或是出於自尊心想拒絕,你都應該認真思考一下:不妨大方接受,別人可能因此更喜歡你。

20190326-《好好拜託》書封。(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好好拜託》書封。(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作者為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動機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神經領導力研究院
(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首席科學家。本文選自《好好拜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