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坪專欄:你的土地不是你的土地

2019-03-27 07:00

? 人氣

圖為中華民國未徵收未補償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全國地主自救會抗議活動。 (資料照,陳明仁攝)

圖為中華民國未徵收未補償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全國地主自救會抗議活動。 (資料照,陳明仁攝)

關於媒體近日報導公共設施保留地歸還予私人地主的問題,除了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公開表示應儘速「還地於民」,桃園市政府在2年前也已經完成全市30個都市計畫區的調查研究,今年3月份經過審查後,7個以南桃園為主的都市計畫區,將透過市地重劃的方式還地於民,以解決私有土地被編列為公共設保留地後,導致土地使用收益權能嚴重受限制之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回首超過一甲子的歲月,關於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期限,於民國(下同)28年6月8日制定公布的「都市計畫法」中並無明文規定,至53年修法時,「都市計畫法」方增訂第49條規定:「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之期間,不得超過五年,逾期不徵收,視為撤銷;但有特殊情形,經上級政府之核准得延長之,其延長期間,至多五年。」換言之,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時間最長應為10年。但是到了62年時,政府又再度修法,規定公共設施保留地,在62年修正前尚未取得者,應自修正公布之日起十年內取得之,但有特殊情形,並經上級政府核准,仍可再延長五年期間。不過,因為各地方政府未能落實法律所明定的期限要求,77年修法時,遂直接刪除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期限規定,以致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期限,在法律上一直處於真空狀態。

私人土地被劃設為公共設施保留地後,當事人雖然仍保有所有權,並可將土地作為「花棚」、「養魚池」、「小型游泳池」、「運動設施」、「停車場」等臨時建築使用(參見「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使用辦法」第4條規定),但仍不得為妨礙指定目的之使用(參照「都市計畫法」第51條規定),不僅使土地所有權人的使用收益權能遭受限制,土地價值也因為無法撤銷使用管制而大幅減少。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0年時,我國的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未徵收面積,業已高達2萬5千多公頃,如果辦理徵收,需高達約新臺幣7兆元的經費,以致各級政府根本不願意積極面對此一燙手山芋,導致許多公共設施保留地長達數十年一直處於未被徵收,卻無限期「被保留」的狀態。

20190317-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今(17)日與高雄市長韓國瑜簽訂合作備忘錄,韓國瑜致詞感謝鴻海投資。(截圖自鴻海集團youtube)
高雄市長韓國瑜說要將公共設施保留地儘速還地於人民。(視頻截圖)

人民的財產權受憲法所保障,所以即便是合法的公權力行使,倘若對於財產權的限制程度,已經逾越個人所應忍受的社會責任,國家仍應給予當事人合理的補償,例如「行政執行法」第41條、「災害防救法」第33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0條、「大眾捷運法」第19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31條均設有相關明文規定。此外,大法官也曾在釋字400號、440號、465號、557號、564號、580號解釋中,針對雖然不是土地徵收,但仍然造成人民財產權的特別犧牲,闡釋國家應給予當事人合理補償之憲法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昌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