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當國外企業跟台灣做生意,卻被要求財務要嚴格審查,甚至需要負擔高稅率、還要提出更多文件的等種種繁瑣複雜的事情,誰會想要跟台灣做生意,而這就是被列入歐盟稅務不合作名單的後果。近期財政部為了避免陷入此困境,不但積極修法,更持續溝通,讓歐盟已經宣布,台灣從稅務不合作觀察名單之中移除,從台灣近期這案例,顯示出若不與國際法規接軌,不管是企業,還要國家,想要走到全球將是舉步維艱,所以要到國外做生意,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法規變化,不但可以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損,更有機會開拓出新的市場。
知法犯法、不知法規內容 讓企業深陷風險
除了歐盟的案例外,近期更有一個震驚全球的案例,也就是資通訊產業對伊朗貿易而遭美國懲處制裁,有相關業者明知美國對伊朗有貿易禁令,卻仍規避美國法令與伊朗貿易合作。最終,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宣布,禁止美國任何公司在未來 7 年內銷售任何機器零組件給相關業者,間接宣佈業者的死刑,從這個的案例來看,知法犯法絕對不應該,但若是另一種情形,也就是企業不知法規的變化內容,實際上就是讓企業深陷風險而不自知,這種情形可能會更加嚴重,因為潛藏的風險是無上限的。
整體來看,雖然國際法規各有規範內容與定義,但整體的建置方向是一致的,就是為了防止日益可能的國際洗錢、資助恐怖份子等樣態,法規開始更加嚴格、嚴謹,若對法規不清楚,將會讓企業無法持續經營,以反洗錢、反資恐的法規來看,光是美國就不斷修法調整,如1970年頒布的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1986年洗錢控制法(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Act)、2001年10月通過〈愛國者法案〉,都屬於針對非法行為的金流申請的規範,甚至近期還針對客戶盡職調查(customer due diligence)的規定,也全面更新,而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每次只要發布制裁名單,不僅立即影響企業在美國當地的商業活動,而OFAC的名單更會影響到全球,OFAC如何解釋法律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更會影響制裁的實施情形,所以不只是影響美國當地,對於全球的交易都會有直接且明確的影響。
且不單是美國,各國的法規也日益嚴格,且不斷修正,對於企業而言,更是要時時刻刻去了解全球法規的變化,以免誤觸法網,輕則罰錢,重則永遠無法在當地經營生意,對企業的影響相當巨大而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