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新新聞》長輩盤據臉書、PTT,年輕人奔向低卡

2019-04-11 19:00

? 人氣

主攻文字、從大學中長出的Dcard,正黏著一批更年輕的使用者。(翻攝自Dcard網頁)

主攻文字、從大學中長出的Dcard,正黏著一批更年輕的使用者。(翻攝自Dcard網頁)

選舉季節又快到來,政治人物如何善用社群平台爭取選民已成顯學,但近年社群平台推陳出新,不同平台使用者年齡及族群已有顯著轉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人形容,如果社群平台是一個人,電子布告欄(BBS)形式的批踢踢實業坊(PTT)大概是見證大風大浪的「老年人」。他曾搭著浪潮而起,中途迎來當年的「小伙子」臉書(Facebook)加入競爭行列。

如今,PTT不被年輕世代喜愛;十幾歲的臉書使用者年齡漸高,已步入「中年」;取而代之的是「青少年」──圖像化的IG(Instagram)、近幾年愈來愈多年輕YouTuber(YouTube影片創作者)投入的YouTube,以及主攻文字、從大學中長出的Dcard(低卡),黏著一批更年輕的使用者。

你適合哪個社群平台?
你適合哪個社群平台?

辦臉書帳號只為應付長輩

為何年輕的一輩會離PTT及臉書遠去?詢問年輕使用者得到的回答可歸納出以下幾類:「介面複雜不友善」、「無用的資訊量太多」、「缺乏個人隱私」,還有幾乎所有人都深有同感的「家人、長輩干擾」。

臉書就像菜市場,每個人都能進來、什麼都能兜售,缺乏有效而明確的把關機制,成為人多嘴雜的吵鬧環境。正因極低的門檻,較晚接觸智慧型手機及網路的使用者,自然而然融入臉書的環境之中,但同時也把線下各種習慣帶入臉書社群。對年輕使用者而言,網路社群應該是有別於線下世界的存在,但長輩卻試圖讓兩者同質性愈來愈高。

「我才不希望我發的文章或照片被家裡的長輩品頭論足。」Yuki(化名)是大一新生,雖然她幾乎不使用臉書,但仍有一個帳號用來應付家中長輩,包括接收遊戲邀請、家族聚會拍照打卡,還有接受轉貼的長輩圖。Yuki的生活紀錄與社交活動更多放在IG上,對她而言那是不會被干擾的樂土,「因為長輩不太會用IG。」Yuki直言很多朋友跟她的想法差不多。

除了從使用環境區別各種社群媒體的使用者,也可從功能性分析──年輕使用者離開臉書、PTT,意味有更符需求的選擇。

社群平台做為自我展示的管道,過去在PTT、網誌(Blog)上,除非透過極具專業知識的文章內容建立品牌形象,否則就是各種驚人之舉或言論,讓大家對使用者帳號(ID)留下深刻印象。但在更加速食化的社群時代,短時間內決勝負才是硬道理,比起冗長的文字,靠著圖像化、拍攝影片,搭配簡短文字,更能牢牢地抓住使用者。

因此,在百花齊放卻生命周期縮短的速食時代,必須建立更加分眾化的市場區隔。換句話說,社群平台彼此間的競爭色彩逐漸轉淡,找出明確的目標受眾,恐怕才是活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