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西班牙文、英文等8種語言是最通行的世界語言,使用者含括全球40.5%人口,而另外59.5%人口則使用超過7000種語言。若人們停止使用、存續語言,那麼該語言便會滅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政策是保存語言重要的助力,若有政府支持,再加上民間努力,瀕危語言也有復興的可能。
現居香港的漢德(David Hand)來自英國威爾斯(Cymru,Wales),是威爾斯同鄉會「香港聖大衛協會」(St. David's Society of Hong Kong)的主席。雖然他的工作環境充滿中文和英文,但在漢德家,威爾斯語(Cymraeg,Welsh)才是「官方語言」。漢德苦心營造威爾斯語環境,聘僱來自威爾斯的保母,讓他的三個孩子在從未拜訪威爾斯的情況下習得父親的母語,而漢德的妻子來自澳洲,她使用英文與孩子溝通。
漢德表示,為孩子營造母語環境「牽涉到你視自己為威爾斯人或威爾斯使用者。看看西班牙人或德國人,他們不會考慮不教導孩子母語。」但漢德家的狀況畢竟是少數,許多威爾斯語使用者在離開家鄉後,便會轉而使用更加普遍的語言,放任母語荒廢。
How to Reinforce the 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 https://t.co/rzaY0iRNsJ @InCultureParent bidez
— Beñat Garaio (@BGaraio) 10 April 2019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瀕危語言地圖」(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顯示,目前全世界約2500種語言瀕危,光是過去半世紀就有數百種語言滅絕。2019年是聯合國的國際原住民語言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Indigenous Languages),該活動旨在讓民眾更重視逾1700種瀕危語言。語言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脆弱,只要上一輩沒有教導孩子使用,語言很可能就此失傳滅絕。
威爾斯語在1980年左右也幾乎瀕危,威爾斯地區通曉威爾斯語的人不到18%,經過倡議者和政治人物奔走推廣,目前約有50萬威爾斯人使用威爾斯語,這個數字約等於威爾斯地區人口的19%,且近十年這個比率穩定維持在20%左右。威爾斯語的復興,不僅表示「拯救」母語是可能的任務,也為其他面臨生存危機的語言提供推廣典範。
民間力量與政策合力復興威爾斯語
多語言/民族國家的同化政策總是相似的,1847年一份有關威爾斯教育狀況的報告指出,威爾斯語是當地人民道德進步及貿易繁榮的一大障礙,許多英格蘭媒體在評述威爾斯地區的騷亂暴動時,也將其歸咎於威爾斯語的「邪惡影響」。當時,許多學校實施「禁說威爾斯語」(Welsh Not)處罰:如果學童說威爾斯語被捉到,脖子就會被掛上沉重的木牌,一名教師在1870年的學校日誌寫道:「使用一塊木頭驅使孩子以英語交談,犯規者須留校察看」。當局對待威爾斯語的不友善態度,以及逐漸增加的移民,讓威爾斯語的使用率快速降低。1925年威爾斯國民黨(Plaid Cymru)創立,當年威爾斯語使用率跌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