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於4月12日三讀通過的前夕,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注意到風傳媒上有篇標題為:「綠電交易量不到發電量1% 官員:下半年起會大爆發」的報導。面對從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上路後,有眾多新聞不斷指出交易冷清之狀況(如:經濟部推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冷清| ETtoday財經| ETtoday新聞雲,2018年1月8日)導致主辦的經濟部標檢局每幾個月就要出來信心喊話一下(如:綠電憑證加溫今年可達百萬度交易- 自由財經; 用電大戶助攻綠電憑證交易量明年可望續增| 產經| 中央社CAN),卻迄今仍不見起色。
經濟部標檢局的藉口一變再變
總結自2017年4月搶在蔡總統第一個520驗收之前,倉促設立的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以來,交易狀況一直甚不理想,經濟部標檢局只能不斷地找各式各樣的藉口,解釋己身的失敗。
1.一開始的理由是說,因為制度剛上路,社會各界並不熟悉;
2.嗣後,則改口怪說因為電業法修法配套未齊;
等到電業法子法完成後,成效依舊不彰。此時產生一個新的說法,就是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沒有配套。(不敢簽約? 綠電憑證交易衝上百萬張就等立法院|【綠電交易起步走】系列3)
而這當中針對憑證運作狀況究竟如何這樣的議題,官方也有多版本。在初期,比較敢承認運作狀況真的不好;但在信心喊話多次後,竟然跑出了一個甚為詭異的說法,就是,再生能源憑證交易量這麼差,是因為「供不應求」(請問現在對於再生能源憑證供不應求的狀況,是否有因應措施?;綠電憑證多自用市場供不應求- 自由財經)
以一個市場的狀況是市場上有55952張的已發放憑證張數,卻只有2745成交張數,僅僅約百分之五的成交量來說,這種說法,豈不是把民眾當三歲小孩在欺騙!這種慘不忍睹的交易量,政府的解釋,竟是:「供不應求」!!甚至面對民眾的質疑,經濟部標檢局竟然想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說法,就是量這麼大,卻沒有成交之狀況,是因為「憑證供應方『惜售』」。但問題就在,這種說法非常沒有道理,我國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市場的目前
成交價格,是介於每一張1000-2200之間,這在世界的憑證價格來說,是相當的高的,可以說是美國或歐洲的二三倍以上。
明明問題就出在制度設計不良,結果卻找一堆奇怪的理由來搪塞。
然而再生能源憑證推動至今,已經即將邁向蔡總統的第三個520,該政見的績效表現那麼差,恐有失顏面。甚至難保總統大選過程中,不再一直被提及。怎麼辦?這時候,筆者就觀察到了經濟部近期「自圓其說」三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