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海局勢愈趨緊張,從單純的領土爭端,演變到大國角力,成為炙手可熱的國際焦點。這些錯綜複雜的爭端與角力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戰略考慮,南海除了是極為重要的海路貿易通道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層面的戰略意義?在筆者看來,隨著國際局勢繼續發展,南海的重要戰略地位將愈發凸顯。誰控制南海,誰就能控制未來戰略博弈的主導權,而一旦失去南海,將面臨極為被動的戰略局面。
南海是北約和西太平洋的戰略結合點
隨著歐美合流的加深,北約和西太平洋的戰略結合就成了西方集團實現其全球戰略的必要手段。尤其西方集團在西太平洋面臨中國不斷增加的挑戰的時空背景下,西太平洋勢單力薄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顯得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因此,將北約的軍事能力和歐洲的政治外交能力引入到西太平洋,使北約和西太平洋完成戰略結合,從而彌補西太平洋這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區的實力短板,實現對中國的戰略合圍,成了西方集團的必然選擇。
而南海海域控制著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西太平洋的戰略屏障,因此成為北約和西太平洋戰略結合的天然節點。控制這個節點,就可以實現兩大軍事、政治實力集團的無縫連接。而一旦這個節點被中國控制,則必然引發北約和西太平洋量大實力集團的割裂,繼而引發影響重大而深遠的地緣政治後果。
南海的戰略地位類似「錦州」
在國共內戰中,遼沈戰役是戰爭雙方實力發生倒轉的歷史轉捩點。而在遼沈戰役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戰役就是錦州戰役。錦州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扼守著東北通往華北的戰略通道。強佔錦州,使得共產黨軍隊成功切斷國民黨東北守軍與華北軍隊聯繫的戰略通道,也切斷了國民黨部隊的補給通道,使得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存在更加孤立。最終成為甕中之鼈的東北守軍孤立無援,失去心理防線,很快多地守軍紛紛不戰而降,而負隅頑抗的也最終被分別瓦解、各個擊破。國民黨的東北戰局徹底崩潰失敗。
而南海同樣擁有「錦州」類似的戰略地位。它是西方兩大實力集團的戰略結合點,也是天然的縫合點,一旦失去這個縫合點,則北約和西太平洋將徹底割裂,使西太平洋陷入類似國民黨東北守軍那樣的被動局面,面對中國的各個擊破,將無法得到北約和歐洲的馳援,最終必然導致西太平洋體系分崩離析。作為西方霸權重要支點的西太平洋體系一旦崩解,剩下北約和歐洲這一隻腳的西方霸權,不但在力量上遭到嚴重的削弱,而且將陷入嚴重孤立和被動的局面,最終將走瓦解。
南海工事進入「堪用」階段,美軍巡航是「虛張聲勢」
中國自2014年2月起在南海開始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島行動,到2016年初,共完成了了南薰島、東門島、華陽島、赤瓜島、永署島、美濟島六個島嶼的建設,其中永暑島、渚碧島、美濟島均修建跑道長度高達3000米的大型永久島嶼機場,在部分島嶼部署了軍事雷達。並且在西沙群島的主島永興島部署了紅旗-9等先進地對空導彈和殲10等主力戰機。因此,南海的「精裝修」已經基本完成,進入了「堪用」的階段。
而美國應對中國在南海島嶼日益加強的基礎設施建設,除了高舉所謂「非軍事化」大旗呐喊之外,還派駐了艦隊進行所謂「行使自由航行權」。美國的這種行為,不但自己坐實了自己提出的「軍事化」指控,使自己「自打嘴巴」的醜態畢露,而且根本無助扭轉南海形勢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美軍艦隊的這種「時刻被中國監控與瞄準」下的旅行,簡直是一場近似于「皇帝的新衣」般自取其辱的「作秀」之旅。其本質上,無非是在南海局勢日漸失利的形勢面前,「錦州」的戰略據點皆已被中國掌控的當下,為了安撫那些位於西太平洋的「東北守軍」即西太的盟友,而做出來的一種「虛張聲勢」而已。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畢業於浙江大學。長於兩岸問題、台海局勢、國際問題,長期致力於研究東亞民族史、近代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