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選民在6月23日透過公民投票,為國家做出二戰結束70年來最重大的決定:退出歐洲聯盟(EU)。因為這個衝擊強烈、極具爭議性的公投結果,英國政壇已經陷入混亂:執政黨保守黨首相(黨魁)求去,如今群龍無首;最大反對黨工黨爆發內鬨,黨魁四面楚歌;原本就與中央政府若即若離的蘇格蘭與北愛爾蘭,分離主義再起,甚至醞釀「脫英」。
主張留歐但一手推動公投的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24日結果出爐當天引咎辭職,將擔任「看守首相」至10月初黨代表大會選出新黨魁(首相)為止,至於何時、如何啟動脫歐進程,亦即援引歐盟《里斯本條約》第50條,則交由新任首相定奪。
換句話說,在戰後英國最風雨飄搖的一段時期,坐鎮倫敦的卻是一個不可能做長期規劃的「跛鴨」政權,大大小小的疑問此起彼落,答案卻寥寥無幾。就好像電話鈴聲響個不停,卻沒有人想拿起話筒。《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如此形容:「英國這艘船正航向一場暴風雨,但卻沒有舵手」(Britain is sailing into a storm with no one at the wheel )。
前倫敦市長強森,下一站唐寧街10號?
那麼,肩負此一歷史性任務的英國首相會是誰呢?前倫敦市長、現任國會議員強森(Boris Johnson)似乎非他莫屬,他長期被視為保守黨的明日之星,先前在留歐與脫歐之間遊移,後來決定加盟脫歐陣營並成為代言人,23日的公投結果證明他眼光準確,政治生涯很有希望再攀高峰,入主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
但是被同僚形容為「精明、無情、難以預測」的強森,在保守黨內樹敵不少,而且黨內反脫歐派也將他視為罪人。現在反強森、反脫歐人士似乎已經開始集結,謀劃推出替代人選,目前以內政大臣梅伊(Theresa May)較被看好,她支持留歐,但對公投前的宣傳戰涉入不深,受傷較輕,而且20年國會資歷紮實,將是強森的勁敵。
至於卡麥隆苦心栽培、並肩對抗脫歐陣營的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雖然對首相大位尚未死心,但敗軍之將難以言勇,公投前提出的政府年度預算也大受抨擊,勉強參選恐怕也是希望渺茫。
在野黨黨魁也成了戰犯
當了6年在野黨的工黨,本應漁翁得利,推動解散國會,在改選中扳回一城,但是黨內卻爆發比保守黨更嚴重的內鬨,自顧不暇。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去年9月上任以來,極左派色彩引發許多爭議,在這次脫歐公投中表現得有氣無力。雖然工黨的政策是全力留歐,但他卻坦承自己對留歐的熱情「以10分為滿分,只有7分,頂多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