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美國共和黨與以色列強烈反對JCPOA,現任總統川普更痛批那是「美國歷來簽署最糟糕、最片面的協議」,因此他上任之後不顧盟邦(尤其是歐洲)反對,對伊朗改採「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逐步恢復甚至追加制裁,更在去年5月退出JCPOA,讓阿拉伯半島、波斯灣與荷莫茲海峽的局勢,緊繃到30年來的最高點。
伊朗鷹派磨刀霍霍,封鎖海峽再度成為選項
在伊朗方面,以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外長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為首的溫和派受到兩面夾擊,外有川普政府透過制裁遂行的「經濟恐怖主義」,導致原油收入銳減、經濟改善成為泡影;內有鷹派磨刀霍霍要奪取政權,迫使他們必須對外擺出強硬姿態,將重啟核子(核武)計畫、升高軍事衝突、封鎖荷莫茲海峽的籌碼放上檯面。
因此13日的油輪攻擊事件分外敏感。儘管事發過程仍有許多疑點,德黑蘭也否認涉案,但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與川普先後出面,一口咬定是伊朗所為,美國在歐洲的「小夥伴」英國與伊朗另一個死對頭沙烏地阿拉伯跟著敲邊鼓,其他美國盟邦則持保留態度。
伊朗以撐待變,川普極限施壓
目前看來,局勢變化決定於兩個關鍵因素。在德黑蘭方面,魯哈尼政權的首選應該還是以「撐」待變,期望川普在2020年總統選戰落敗,新任民主黨總統重返JCPOA。但一方面伊朗的經濟未必能撐那麼久(要看歐洲能提供多少支援),更何況川普未必會輸;一方面鷹派可能積極求戰並做出更多挑釁,全面恢復核子計畫,或者透過伊拉克、敘利亞、葉門、黎巴嫩的親伊朗勢力發動更大規模攻擊,迫使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退讓。
在華府方面,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是頭號鷹派,上任前就長期主張美國必須推翻伊朗現行的政教合一體制;龐畢歐的姿態也頗為強硬。那麼擁有最高決策權的川普呢?訊息相當混亂。川普唯「力」是尚,又唯「利」是圖,喜歡恫嚇對手,但其實他並不好戰,而且向來以「談判大師」自許。21世紀開始迄今,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與敘利亞4場戰爭對美國而言都是失敗案例,川普重啟戰端的可能性並不高。
世仇遙望談判桌,或能鬥而不破
川普的如意算盤顯然是複製「北韓模式」或「金正恩模式」,讓經濟瀕臨崩潰的伊朗坐上談判桌,接受一個條件遠比JCPOA嚴峻的新版協議,證明他的外交能力遠比歐巴馬厲害;當然,最好是在2020年11月初總統選舉投票之前證明。
伊朗溫和派已被逼上梁山,美國極限施壓只會得寸進尺,兩國不宜戰又不易和,這樣的僵局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戰結束前,恐怕很難有突破,但美國的歐洲盟邦與溫和派阿拉伯國家(如阿曼、卡達)會繼續幕前幕後斡旋,至少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
不過,就在17日這天,伊朗宣布其濃縮鈾產量即將超出JCPOA的限制,要苦守協議的歐洲國家看著辦。川普則決定對中東增兵1000人,代理國防部長夏納翰(Patrick Shanahan)將矛頭直指伊朗,聲稱伊朗及其「附隨組織」(proxy groups)對美國在中東的人員與利益形成威脅,儘管他還是特別聲明:「美國不會尋求與伊朗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