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代價,不僅在於「攻城」時所要付出的戰爭成本,更在於「攻城」後要付出的佔領成本。尤其對於臺灣這樣的海外孤城,極易受到外部孤立造成困局。不僅如此,佔領軍還要面對並不服從的所謂「天然獨」的維穩壓力。因此,武統臺灣意味著巨大的戰略消耗,而付出如此巨大的消耗代價,換取得戰略利益卻乏善可陳。
武力手段作為「攻城」手段,是一種實力基礎和戰略保障,而何時需要動用這「再次」的手段,則需視局勢發展的需要。何時動武、如何動武,在戰略被動已經被扭轉的今天,其主動權早已在中國大陸手中,沒有戰略對手與臺灣當局有置喙的空間了。「不放棄武力」但「不輕易使用武力」,就是這種戰略態勢的最佳詮釋。
台海問題可南海解決
在南海仲裁結果即將宣佈、國際局勢一觸即發之際,台海作為南海戰略的幹擾因素,存在再度激化的可能。如果台灣當局配合域外勢力,製造台海危機,中國大陸方面為避免對方幹擾成功而掉入武統陷阱,可選擇在南海解決台海問題。
具體做法是解放軍奪取以太平島為代表的台當局所控離島,徹底孤立台灣本島,輔助以經濟貿易制裁,形成圍而不攻的戰略局面。被孤立的台灣,將成為域外勢力巨大的戰略負擔。救援,則造成其嚴重的戰略消耗;放棄,則又會嚴重損害其戰略利益。
即使美軍選擇介入兩岸戰爭,大陸方面也可以將主戰場選在南海而非台海。除非美國選擇與中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否則大陸方面憑藉自己在南海的軍事基礎和主場優勢以逸待勞,在南海局部戰爭中握有較高勝算。而經濟和資源陷入嚴重孤立的台灣,極很可能會從內部坍塌,從而達到不攻自破的效果。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畢業於浙江大學。長於兩岸問題、台海局勢、國際問題,長期致力於研究東亞民族史、近代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