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請辭獲准─這種情況有點類似當年阿扁執政初,首任行政院長唐飛的「被請辭」;當時阿扁說了一句名言:擋在路上的大石頭搬走了,不再有阻礙。台電之事亦可作如是觀─台電的大石頭搬開了,未來新政府的能源政策就要「全速上路」,但也要自求多福了─台灣的能源電力供應更是只能自求多福。
對黃重球的去職,主要原因應該是新政府上台後,黃在立法院備詢或面對媒體時,發言立場屢屢和新政府能源政策「有落差」,讓高層相當頭痛;對新政府大力推再生能源、堅持全面廢核,他更說出「若缺電是政府要負責、台電無法負全責」,這番話讓他的上級─從經濟部到行政院一起抓狂;核一廠1號機重啟議題,更讓綠營政客對其感冒不已。其去職算是不令人意外,因此雖然說是「主動請辭」,但「被請辭」的味道確實相當濃厚。
台灣長期以來,一直有兩家國營事業地位非常特殊,一個是台電、一個是中油。台電與中油雖然是經濟部旗下的國營事業,但職掌全國能源、地位重要,從威權時代開始,油電董座的人選向來是是總統欽定。
今年政黨輪替、民進黨上台執政,在此之前,中油董事長已先請辭,台電董事長則是請辭但被留下,因為經濟部希望借重其專業。但問題是新政府的能源政策明顯迴異於前朝,在全面廢核、非核家園的目標下,新政府要以再生能源、綠電彌補廢核後的電力缺口,黃重球要留下執行這個與迴異原來的新能源政策,原本就有相當難處。
外界對新政府的能源政策,質疑批判不斷,因為其面臨許多彼此衝突矛盾,甚至難以達成的目標。例如再生能源要在10年內提升到20%的比例,其難度高而達成機率低;台灣的資源條件未必適合如此高的再生能源比例;綠電是不穩定的供電,無法作為基載電力,也就是說廢除占18%的核電後,其實綠電是不可能取代核電作為基載電力,對台灣這種獨立電網而言,不可能如歐洲國家一樣向鄰國購電調度,基載的觀念特別重要,也因此同時又要增加火力發電,但這又與減碳的承諾完全背道而馳。
再者,綠電同樣有生態環境問題,而增加成本高的綠電、使用成本高的天然氣發電,卻又要電價不漲,更如天方夜譚。至於因此產生的財務成本,估計在1.5-2兆元左右,台電或台灣是否可以負荷的問題,就更不在話下了。至於強推電業法修正、分解台電更可能讓台灣電力供應出現問題。
最關心缺電問題的企業界,對新政府能源政策的「信心」,由以下事例可證:工總在白皮書、面見總統的陳情中,都提出勿輕言全面廢核、綠電宜循序漸進的建言;號稱「一分鐘都不能缺電」的台積電與谷歌,已有意自建電廠。這應該算是企業界對新政府能源政策投下的不信任票。至於台電內部,對新能源政策就算未到嗤之以鼻的地步,至少也是搖頭不已、信心缺缺。
但新政府與綠營顯然對其能源政策有信心,經濟部下令台電撤回核一延役公文就是明證,台電則認為以其電力專業看,無核電難有穩定供電,不願主動撤回,因此才會有那句讓長官們抓狂的「若缺電是政府要負責」。至於誰對誰錯,只有交付歷史裁判了。
黃重球從經濟次長轉任台電董事長已4年,推動不少台電的改革,更早在如笑話般的民間「開放台電」行動前,就已開放許多資料數據上網;台電工會對黃重球的評價相當高,認為他非常投入,推動台電改革,並讓台電轉虧為盈,「勞資評價都很高」。而由黃重球那番「雖然含蓄,但堪稱直率與專業」的訪談中也可看出,黃對新政府的能源政策其實保留多多。
理念既異、黃重球又仍直言不諱,不願為官位折腰、拋棄專業,又難當新政府的劊子手去肢解台電,在此情況下,黃不論是主動請辭或「被請辭」,都堪稱求仁得仁,不必違背專業、良知,執行自己都不支持、不相信的政策;而對新政府而言,搬走一塊大石頭,找一個聽話、願意全力推動自己這套能源政策的人來作,也算是得其所哉。只是,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新政府切勿冒進而讓台灣陷入能源供應困境─甚至災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