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秘辛》他是美國登月功臣、也是納粹餘孽──德國火箭科學大師馮布朗

2019-07-20 17:00

? 人氣

馮布朗是美國阿波羅11號任務成功登月的重要功臣(照片:NASA)

馮布朗是美國阿波羅11號任務成功登月的重要功臣(照片:NASA)

50年前的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小艇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基地,寫下人類太空史的歷史新頁,也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美國成功登月的一位重要幕後功臣是德國裔火箭科學家馮布朗,但他也曾為納粹德國效命,甚至曾稱「科學無關道德」,其開發的武器「V-2火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如今,美國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歷史學家也開始重新評估馮布朗的功過,有人認為他是冷戰英雄,也有人抨擊他根本是戰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戰為納粹德國效命 V-2火箭殺人無數

1912年3月,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出生於德國貴族家庭,年輕時就沉迷於太空旅行的點子,並研讀物理學與數學以掌握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17歲就將人生第一枚火箭射到首都柏林(Berlin)的天空。後來,他在柏林工業大學(TU Berlin)主修工程學。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凡爾賽條約》(Versailles Treaty)嚴格限制德國的軍備,德國想盡辦法尋找能繞過《凡爾賽條約》的武器,馮布朗的才能引起德國軍隊的注意。1932年,20歲的馮布朗成為德軍火箭研發基地的頂尖專家。1935年,馮布朗的團隊成功使用液體燃料火箭引擎發射了2枚火箭,這也成為現代太空飛行的基礎。

1941年,馮布朗與多位納粹將領攝於佩內明德(Ras67@Wikipedia/CC BY-SA 3.0 de)
1941年,馮布朗與多名納粹將領攝於佩內明德(Ras67@Wikipedia/CC BY-SA 3.0 de)

1937年,他領導德國北部佩內明德(Peenemünde)的大型火箭研發基地,任務是為納粹打造出「奇蹟武器」。1938年,馮布朗加入納粹黨。1939年,二戰開打,馮布朗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他得製造出有用的武器,而他成功了。1942年,他的團隊成功測試A-4飛彈,這引起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注意,納粹德國開始大量製造火箭。二戰後期,德軍以3000多枚馮布朗的飛彈轟炸英國倫敦與其他國家,納粹甚至為這些飛彈取了新的名字「復仇武器二號」(Vergeltungswaffe 2,V-2),報復同盟國轟炸德國城市。

然而,V-2是很可怕的武器:這種火箭飛得很快,因此被轟炸的對象在受到攻擊之前根本沒聽到任何聲音,大多數受害者則是平民。V-2炸死約8千至1萬2千人,以英國倫敦與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傷亡最慘重,另外更有多達2萬名集中營的囚犯在裝配這種武器時淪為奴工,死於惡劣的勞動環境。

納粹德國的V-2火箭(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納粹德國的V-2火箭(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轉為美國效命 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的重要功臣

到了二戰尾聲,納粹德國節節敗退,1945年5月2日,馮布朗及其團隊的一些科學家向美軍投降,後來他們並未像納粹德國的其他成員一樣被追究責任,而是在美國重獲新生。馮布朗解釋自己決定向美軍投降的原因:「我的國家輸了兩場世界大戰,這次我想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