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決定推遲超過一半中國進口品加徵關稅時程,同時徹底移除關稅清單中的部分商品,外界視為中美貿易戰和緩,美股為此出現大漲的一日行情。把川普這些行動視為貿易戰緩和,很可能是一個誤解,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觀察點,應該是下周一的華為禁令問題。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原訂9月起加徵10%關稅的3千億美元中國商品中,超過一半會延後到12月15日才開始加徵關稅,這部份包括外界矚目的手機、筆電、電子遊戲機、某些玩具、電腦顯示器、以及某些鞋類和衣物等;部分產品永遠移出關稅清單,其依據是「健康、安全、國家安全和其他因素」。
此外,兩國也進行電話溝通並同意2周內再作討論,市場解讀為貿易戰趨向緩和而大漲,不過,實際情況未必如此,較真切的解讀應該是:川普終於承認加徵關稅會增加美國人民的負擔,同時也知道其對政治支持度會有影響,推遲加徵關稅時間,其實完全由川普的需要與利益出發─正如川普自己說的:他將關稅延後至耶誕節前,以避免對假日購物產生潛在影響。
中方對此目前尚未有反應,因為很難有反應:說這是情勢惡化、中方必須再有報復行動,倒也不是如此;但如果說是川普遞出橄欖枝,中方應回應,例如開始購買美國農產品,實情也非如此,因為有近一半商品仍會在9月起加徵10%關稅,如果拉回到6月底峰會的川習會那個時間點比較,整體情況還是惡化,川普對更多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因此,這次的推遲部份商品加徵關稅,並不代表貿易戰緩和,外界不必過份解讀與期待。真正有意義的事件與時點,在下周一的華為禁令問題上。川普在5月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對華為出貨,但隨後又公布延後3個月生效,讓廠商有調整的時間。這個「華為禁令」的暫緩期在8月19日到期,如果屆時就「如期上路」,美國企業從高通、谷歌到英特爾、甚至如安謀等都不能對華為出貨,其代表意義與影響更為深遠。
華為可能因此要把自己研發的鴻蒙作業系統端出檯面,北京可能要為此把谷歌等美國企業列為「不可靠實體清單」,同時祭出報復,世界正式往「一個世界,兩套系統」邁進。全球花數十年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體系,經過這幾次折騰後,更朝解體、重組、兩套系統等方向走。
不過,不論華為禁令的後續如何,全球經濟經過中美貿易戰一年多的衝擊後,明顯是從原本的繁榮、快速成長轉向,成長腳步持續放緩,公布的經濟數據越來越差。國際貨幣基金(IMF)上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的成長率預測值分別為3.2%及3.5%,都是下修,且今年成長率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的數字。
以國家而言,中國第2季的6.2%成長率固然已是近27年來最低的數字,但川普一直誇口經濟強勁、有本錢打貿易戰的美國,表現也下滑:下周要公布的第2季經濟成長率,經濟學家預測降到1.8%,遠低於首季的3.1%,更不能跟去年單季超過4%相比。其它如德國、英國都出現衰退,韓國經濟下修、新加坡可能剩零成長、香港下季可能出現衰退、阿根廷金融危機再起等。
因此,未來即使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與華為禁令等都未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格局基本上已改變,不可能短期內就再次反轉直上;雖然台灣經濟下行情勢隱約有止跌回升的跡象出現,不過尚屬微弱,一旦貿易戰加大或有其它變數出現(如華為與供應鏈變化因素),經濟仍可能再受衝擊;相較其它小龍經濟下行情況,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如能順利「保二」就屬萬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