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舉行的U18世界盃棒球賽台美熱身賽第二戰,台灣打者何恆佑遭美國投手150公里速球砸中頭盔,當場倒地且血流不止,現場竟沒有醫療人員、也無擔架可用,所幸送醫之後沒有大礙。此事也引起觀眾砲轟棒協,如此重要的國際賽,對於選手的人身安全與防範竟如此疏忽…
其實從2016的網球謝淑薇事件到羽球戴資穎事件,單項運動協會的執行能力飽受抨擊與質疑。究竟運動協會是如何運作?又遇到甚麼樣的問題?學長姐說特別訪問在全國及縣市單項運動協會服務五年的阿德(化名),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協會服務所見的種種現象。
由於阿德從事的運動在台灣並不算熱門,當初考取教練資格的他發現沒甚麼人知道自己從事的這項運動。「最開始就只是一份希望讓這項運動被更多人知道的衝勁。」阿德憑藉著自己的滿腔熱血,一頭栽進基層的培育。
然而,在基層待了幾年後,阿德發現自己能影響的畢竟還是少數,運動發展的生殺大權還是掌控在單項運動協會中,而當時的協會做的不是很好,所以他興起加入協會的念頭,希望成為管理階層尋求改革機會。
編按:單項運動協會(例如中華民國游泳協會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等,每種運動項目有專屬的協會,統稱單項運動協會)的成立其實並非政府機關,而是屬於民間單位,受內政部人民團體法規範,但由於與體育運動相關,所以接受體育署的補助。
阿德說,其實加入單項運動協會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困難,只要喜歡該項運動的人都可以藉由繳交年費成為會員,但會員並沒有決策權,只有理事才有決策權,而理事則透過會員提名投票產生。
而本來懷抱著推廣理想進入協會的阿德,卻在服務的這五年來發現現有制度的種種陋習。
財務狀況表裡不一
國家每年都有體育補助,然而在申請經費上,體育署會對每個協會報的預算進行刪減,例如報1000萬的預算可能會被刪減到500萬,導致各個單項協會有可能浮報預算。
再加上體育署撥給的經費分上下半年,倘若上半年的經費沒有達到一定比例的執行率,則下半年度的經費將有可能遭到刪減,因此在核銷經費上,各單項協會有可能會虛報以達到體育署審核標準。
管理階層的組成充滿疑慮
就一般的認知,單項協會的管理階層理應由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員組成,但是在台灣,許多的單項協會的組成並非為單項運動的專業人士,所以在決策上,往往都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非專業領導專業。這樣的模式會導致管理階層對於世界趨勢與基層發展了解不夠深入,而這樣的問題不只存在於全國單項體育協會,各縣市單項體育委員會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