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丹麥青年,南京城郊外江南水泥廠的門衛,但在中國卻被稱為「丹麥英雄」 。
1937年,南京淪陷。貝恩哈爾・辛德貝格(Bernhard Arp Sindberg)在和友人一起設法收容庇護了約2萬名中國人。
2019年8月31日,中國媒體報導《貝恩哈爾・辛德貝格:南京的「丹麥英雄」》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
同一天,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奧胡斯為一尊3公尺高的辛德貝格銅像剪彩。那是辛德貝格出生的城市。銅像是南京送給奧胡斯的禮物。
奧胡斯市檔案館館長索倫・克里斯滕森對辛德貝格的評語:一個在貧困中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人,實際上可能是我們最了不起的英雄之一。
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與宗教研究系研究員彼得・哈姆森(Peter Harmsen,中文名何銘生)去年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不久奧胡斯將為辛德貝格豎紀念碑。
辛德貝格被稱為丹麥的辛德勒。後者從納粹手中救了無數猶太人的名,事蹟被好萊塢拍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1937年冬~1938年春,辛德貝格與德國人卡爾・京特等人一起在南京遠郊的江南水泥廠收容了1.5萬至2萬名難民,建了難民診療所(辛德貝格小醫院),還用圖文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丹麥學者估計獲救人數為6千到1萬人。
BBC記者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梳理史料,回顧了辛德貝格當年的大智大勇。
南京淪陷
日軍在南京城裏燒殺姦淫長達6周,據估計30萬人死於南京大屠殺,其中包括許多婦女兒童,被強姦的婦女估計約2萬人。
日軍暴行不僅有中國目擊者、倖存者的記錄,像辛德貝格那樣當時在南京的西方人也保留了大量圖文記錄。
迄今為止日本仍有政客否認發生過大屠殺,否認中方所說的死亡人數。這是中日關係的一個緊張源。
南京被日軍攻陷時,辛德貝格26歲,在丹麥公司建的江南水泥廠受僱不久,工作是門衛。他有一個德國人同事,卡爾・金特(Karl Günther)。
辛德貝格和金特設法搭了一個避難所和一個診所,收留了大量中國難民。
辛德貝格在水泥廠樓頂用顏料畫了巨大的丹麥國旗,以免遭日軍轟炸。
他和金特還在水泥廠周邊插上丹麥國旗和德國納粹旗。
《奧胡斯教區時報》1938年3月6日發表《最大的丹麥國旗飄揚在中國南京》報導,其中引用了辛德貝格的一段話:
「我在廠裏升起了一面在中國最大的丹麥國旗。我還讓人在廠房屋頂上用油漆繪出一面約1350平方米的丹麥國旗,從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這一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面丹麥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