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模型可以計算的部份,最讓人擔心的其實是長期對投資的衝擊。如果一個國家的出口,因為未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而受到主要市場的「另眼對待」─需要被課較高的關稅,對競爭力當然有影響,廠商即使不立即遷移工廠到可享低關稅區域內內,如有新增投資,必然會考量遷移生產基地。因此,台灣的國際經貿邊緣化危機,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民間投資減少。
台灣因國內投資環境問題與經貿邊緣化危機隱憂,苦於民間投資不足至少已十多年以上,蔡政府上台後更因兩岸僵局與供電問題,民間投資更萎靡。今年以來,因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台商回流投資,似乎讓民間投資大大提升。
但實際看數字則尚不明顯,民間投資成長率仍在個位數,不少承諾投資要在未來才落實,但也充滿變數─包括國內投資障礙未能排除(如找不到土地或供電疑慮)、經貿邊緣化危機加深(如RCEP完成談判)、甚至中美貿易戰突然結束(近期川普已有尋求和解的跡象)等,都會讓民間投資萎縮再降,官方宣傳的數字與成果打要達到也難。
要突破經貿邊緣化危機並非易事,台灣從馬政府時代就開始說要爭取加入TPP、RCEP,同時也爭取簽FTA的機會─唯一的成果就是兩岸簽下ECFA,讓台灣出口產品受FTA覆蓋的比率達到9%多。ECFA只是「早收清單」,原本兩岸已談判完成貨貿協議,如果順利簽署,至少能讓台灣出口的4成受惠,可惜因政黨輪替而胎死腹中。
3年多來,蔡政府雖然一直說要加入TPP,但實際上在這方面亦無尺寸之功。每個國際經貿談判其實都是曠日費時,少則3,5年、多則8年、10年,眼看RCEP一步步邁向完成,台灣仍在原地踏步毫無進展,這種只知道全國一起努力拚選舉的作法,最後恐怕終將承擔貿易衝擊、經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