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而論,政府用人權應該更有彈性,但如何「彈」法,不能沒有章法。前交通部長葉匡時不諱言,二00八年擔任研考會副主委時,和時任主委的江宜樺推動行政院組織改造時,就有意推動三級機關首長常務政務雙軌並用,但遭銓敘部反對,極力爭取後,銓敘部設定的「規範」是,具決策權者(署)可雙軌並用,不具決策權者(局)仍須任用常任文官;待他任交通部長時推動「交通及建設部」組織法時,就有意將三級機關觀光署訂為政務常務並列任用,不過,民進黨立委全面反對,並痛斥這是政治酬庸任命,「嚴重破壞文官體系」,馬政府雙軌用人是破壞文官體系,蔡政府雙軌並用就是「強化專業」?這道理說得通嗎?豈不是又落入唯綠者昌的話柄?
用人亂彈,只會製造戰廢品
看看蔡政府這四個月人事安排,以交通部為例,台鐵局調觀光局,觀光局調航港局,主管高速公路的調管省道,管省道的調港務公司,簡直亂調一通,這能叫強化專業嗎?台北捷運局長還一調就到了交通部轄下的世曦公司,完全無視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之旋轉門條款;國營事業則是各派系卯足了勁搶位子,都是親友幫,擺不定的還讓中央部會次長或副主委暫代,如中鋼和台肥,公務員法規明定不得兼上市公司董事,蔡政府的人事長在配合政黨意志修法前,要不要先把考銓法規好好重讀一次?這位人事長曾經主張廢考試院,或許因此懶得看考銓法規,不過,不能不提醒,蔡總統明確表示監察院一時不能廢,還要補提名,上述人事亂象,都會是監察委員彈劾糾舉的大好題目。
民進黨即使兩次執政,對常任文官始終不信任,才會在時隔十五年,扁蔡初任的決策會議中,做出這麼相類的決定,而且蔡政府的不安猶勝過扁,才會在政府甫就定位,就派出大批「政治幕僚」輔佐政務官,這民調持續下滑的四個多月,只能證明政治幕僚作用有限,修法讓政治幕僚或其他非文官搶進必須文官任命的三級機關,能改善情況嗎?
人才培養是需要養成的,選戰幕僚與治理幕僚畢竟不同,如果蔡英文總統想不清楚,可以重看民進黨創黨大老、前立委洪奇昌在今年初,蔡政府就任前的建言〈民進黨治天下要靠文官〉,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啟發。最後,再提醒蔡政府,修立法所框限或放寬的,不只是民進黨的手腳,而是政府的手腳,這個「政府」不分藍綠,而是現在與未來的政府都適用。以台灣政治節奏如此快速多變,政務官不再是資本財而是消耗品,修法放得愈寬,製造戰廢品的可能性愈大,在用人「彈性」之外,對「比例」猶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