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關係70年:中國因素如何催生「港獨」與香港本土意識

2019-10-07 20:00

? 人氣

2019年10月6日,香港反送中、反緊急法、反禁蒙面法示威(AP)

2019年10月6日,香港反送中、反緊急法、反禁蒙面法示威(AP)

北京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開始於1997年,但是,分析人士說,自中共1949年建政70年以來,中國因素直接或是間接催生了香港的本土意識和「本土主義」 。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後,北京對香港的自由、民主和人權一步步蠶食,催生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識。甚至後來中港政府推進的旨在加强两地融合的經濟政策也在一步步強化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識,迫使一些人走向分離,甚至追求「港獨」。

中共災難性統治導致「大逃港」 逃難潮加深港人恐共意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憑武力奪取中國大部分國土的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動用武力收回英國殖民地香港,決定對香港「暫時維持現狀不變」,然而,香港卻因為中共建政而改變。

反送中活動中有民眾舉起英國國旗。(美聯社)
反送中活動中有民眾舉起英國國旗。(美聯社)

1950年5月開始,港英政府開始向香港居民發行身份證。後來,中國大陸也開始了「通行證」的管理,兩地居民不再能夠自由出入香港,深圳河從此成為兩地社會隔離的地理標誌,被隔開的香港人和中國大陸人,從此有了各自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集體記憶。

與此同時,由於中共在大陸境內的災難性統治,大批大陸民眾逃亡香港,俗稱「大逃港」。從中共建製到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香港人看到了至少四次大規模的「大逃港」行動。根據中國官方檔案資料,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經深圳出發的四次大規模逃港潮中,逃港人數高達56萬人。 「大逃港」不僅增加了香港的人口,也強化了香港人的「恐共」意識。

香港左派引燃「六七暴動」 港人認同開始萌芽

1967年爆發的歷時8個月的香港左派暴動,又稱「六七暴動」,被認為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萌芽階段,也是香港本土意識萌生的階段。程翔是香港的時事評論員、資深媒體人,也是《 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一書的作者。 (吳荻舟曾於1954至1957年領導香港地下黨,在1967年的六七暴動期間,吳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

程翔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這樣介紹當年的六七暴動。他說:「當年的香港左派藉口一個勞資糾紛事件,把中共在大陸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引到香港,就形成了1967年的左派暴動。在暴動中,香港左派使用了非常極端的恐怖主義手段,在香港放置真真假假的炸彈,製造暗殺,並殺死了廣播電台的播音員等一些非常恐怖的手段。……這個事件持續了大約8個月,死了51個人,後來香港市民表現出非常支持港英政府鎮壓左派的態度。」

這是中共建制後,發生在香港的唯一的左派暴動。 「六七暴動」後,為了爭取市民支持鎮壓左派的騷亂,港英政府加強了宣傳攻勢。一方面著力營造「香港身份」,另一方面也散播對左派陣營不利的消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