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指出,無論聯準會如何調整降息腳步,美國商界都希望川普放棄10月15日將關稅提高到30%的計劃。這還不夠,他們更希望川普放棄今年12月15日的另一個加稅計畫:對價值1560億美元的智慧型手機、服裝和其他消費品徵收15%新關稅—因為這些項目多半都是常見的民生消費項目,攸關消費動能甚鉅。
川普的壓力除了來自商界,也包括農業州與國會啟動的彈劾調查。中國2017與2018年從美國進口大豆、豬肉、牛奶和其他產品的總額,大幅銳減了100多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又再減少了20%。更重要的是,農業州向來是共和黨票倉,也是力挺川普的大戶。如今農民們苦哈哈,讓正在爭取連任的川普不得不控管損害、撥款補貼。但中美貿易戰一天沒有停止,農產品賣不出去的根本問題就沒有解決。
北京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首席經濟學家陳文玲表示,中國市場需要農產品,中國政府當然願意從美國採購。不過除非美國取消所有對華關稅,否則中國的採購量不可能恢復到貿易戰前的水準。陳文玲表示,中國政府希望先達成階段性協議,美國至少取消一部分關稅。但川普堅稱兩國協議必須是全面性協議,或者說必須包含創造美中企業公平競爭的措施—這項分歧也是這一輪磋商的難題。
另一個可能威脅川普連任的麻煩,則是關於「烏克蘭門」的彈劾調查。原本這個醜聞跟中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因為這是川普拿美援對烏克蘭總統施壓,希望對方調查民主黨政敵拜登父子的貪腐罪證。不過川普自己扯上中國,表示「中國也該查一查」,甚至放話「如果他們不按我們的要求做,我們有非常非常厲害的手段」。這不禁讓人懷疑,拜登父子的貪腐疑雲是否會被擺到中美磋商的談判桌上。此外,也有觀察人士認為,如果北京研判川普可能因為彈劾下台,那就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屈就川普的種種要求,或許採取拖延戰術才是上策。
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始終都是打打談談、翻來覆去。這次又加上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國會彈劾調查、川普尋求連任、中美經濟下行等錯綜復雜的因素,更讓人看不清前方的可能發展—不過川普自己倒是對這場磋商樂觀看待。
川普9日在白宮再次強調中國經濟形勢大壞,但美國則因為「收了很多關稅」經濟形勢大好。他強調:「中國非常急於達成協議。如果我們能達成協議,我們就會達成協議。真的有很好的機會。」對於媒體報導中美的副部級會議遇上麻煩,中國不願談判「強制轉讓智慧財產權」問題,劉鶴也將原本預計兩天的談判縮短為一天,川普是這麼回答的:
「我不知道副總理的訪美計劃有任何改變,有太多的不實報導。每個人都在猜。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真正說了算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習主席和我。而我們相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