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盛世的親美首相走了:中曾根康弘在東京病逝,人間101寒暑未能親見修憲

2019-11-29 22:33

? 人氣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官邸)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官邸)

《紐約時報》在中曾根康弘的訃聞中說,這位首相從美國仍佔領日本時開始參政,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促成日本復興,讓日本更加自信與獨立。特別的是,中曾根康弘就算「長時間」執政,時間也僅有5年多,還不到總統制國家的兩個任期,但中曾根的政治遺產在今天的日本仍不斷發酵,繼續在日本社會與政界發揮影響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修憲與核電都與他有關

在中曾根康弘還是菜鳥議員的1950年代,他就對兩件事非常執著,一是主張修改實際上是由麥克阿瑟制定的日本憲法,中曾根康弘還為提倡憲法自主的〈憲法改正之歌〉作詞,他在1961年也高喊「首相跟情人都要自己選」口號,主張日本政府領導人應該改為直選;二是他在國會積極推動核能發電,與當時《讀賣新聞》的社長正力松太郎一同積極鼓吹「原子能的和平使用」,並且在國會主導通過高達2億3500萬日圓的原子能研究經費(1954年度)。1960年代,日本與美國通用電氣(GE)合作建造核電廠,其中第一個日本的核能反應爐就是裝置在東京電力的福島第一核電廠。

雷根總統至交

《紐約時報》說,在中曾根之前,日本的首相往往自滿於經濟成長,不願理會美國要求其「承擔起與經濟實力相應的軍政角色」。但執政時恰好碰上冷戰末期的中曾根康弘,與當時對蘇聯發動積極政經攻勢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恰好合拍。雷根需要在東亞有一個堅定的盟友、主張日本在國際舞台上應該承擔更多,中曾根則認為強化美日安保對日本至關重要,兩人在1987年的一場會議中彼此以「羅」(Ronald的前綴「Ron」)、「康」(康弘的「康」,日語為ヤス,讀作Yasu)互稱,「羅康關係」(ロン.ヤス關係)成為一時話題。

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與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美聯社)
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與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美聯社)

在美國的要求下,中曾根除了增加軍費,更將日本形容為對付蘇聯的「不沉空母」(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美日關係空前緊密。由於他與雷根的私交甚篤,往往在國際會議中只能站在邊邊角角的日本首相,在1983年的G7會議中,中曾根站到了雷根與時任英國首相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等世界領袖之間。由於中曾根的身材算是挺拔(178公分),這讓日本領導人終於在世界舞台上被看見,也讓《紐時》在他的訃聞中形容,中曾根是少數在世界舞台上獲得認可的日本領袖。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德國前總理柯爾、美國前總統雷根、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加拿大前總理穆爾羅尼(由左至右)。(美聯社)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德國前總理柯爾、美國前總統雷根、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加拿大前總理穆爾羅尼(由左至右)。(美聯社)

日圓升值引來泡沫破裂

中曾根雖然努力追隨雷根與柴契爾的「新保守主義」,希望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但他任內所簽署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1985年),讓日圓被迫升值,使得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產生劇烈逆轉。中曾根執政時期,日本的GDP總額達到6.6兆美元,僅次於美國的8.8兆。但日圓升值引發「泡沫經濟」破裂後,日本也走上了「失落的十年」。中曾根也是一位熱情的民族主義者,數十年來讓中韓等鄰國感冒不已的靖國神社參拜,也是從中曾根康弘擔任首相時開始(1985年),此後日相不斷參拜,至今猶是東亞鄰國好不了的心頭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