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先生突然問我要不要一起看《82年生的金智英》,我有點訝異他會對這部電影有興趣,原本打算自己放在心裡頭找其他女性朋友去看的,便好奇地問了他從哪裡知道這部電影,他笑笑地回我:「我的女同事大力推薦我,說『你老婆一定會有很有感覺!』」
我果然哭得很慘,看著電影裡的婆婆打電話給母親說著:「我兒子前途光明,怎麼可以請育嬰假帶孩子呢!」的話語,卻是老母親哭著回去心疼地抱著女兒說:「我來幫忙帶吧!」那樣決定跳下來幫忙承擔的,總還是女性呀!
我的先生輕聲地回應,他說他可以理解,雖然無法真的感同身受那樣的苦,但是裡頭對女婿角色的尊寵對待,他倒是馬上就想起每次陪我回娘家時,我的母親阻止他進廚房幫忙洗碗,以及熱切地切了滿盤水果請他吃的畫面;我原本不太敢期待這部片能引起先生多大的共鳴,畢竟在南韓上映前,可是引發了很多厭女的男性抱怨男生在當兵、工作養家中也受了很多苦,怎麼能偏頗的放大家庭主婦辛勞的惡評,但是聽見他的回應,那樣淡淡傳遞著「你真的也很不容易」的訊息,而非急著要比較誰比誰辛苦,讓人不時想起來,心裡頭會感到溫暖而泫然欲泣。
你已經這麼的好命了,為什麼還會感到受苦?
我與金智英的處境不太一樣,我與婆家同住,長輩也樂於幫忙帶孩子讓自己可以出去上班,但有的時候我仍跟金智英有著一樣的感觸——「有時候我會感覺幸福,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被困住了」—家就是這樣甜蜜又令人感到負擔的責任,也許我的先生跟孔劉一樣會被大家視為:真是個好男人,你已經很幸運了!我亦感謝他總是積極與熱切的願意「幫忙」,但有時我很清楚,因為被視為恩惠的「幫忙」,而更凸顯出自己對於婚姻中本應是由兩人共同承擔義務的困惑與複雜心情。
丈夫也確實難體會我所深刻感受的糾結與悶苦,從踏入到一個價值觀與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家庭,成為一位太太,到變成了一位母親,猶豫著在工作與育兒中擺盪,還有自己的外在成就感以及與孩子相處的親密感中拉扯,7年級生的我們和82年生的金智英有著相似的背景,我們仍部分承襲著來自父母的傳統持家觀念,而與現代教育下渴望追求個人成就與價值的觀念中衝突,過程當中我們掙扎、奮鬥與努力,每個家庭中的妻子都是這樣的一路走過,只是選擇要不要吐露那樣的心情而已。
想起經過麵包店的智英,聽著店員說著:「上午能送孩子上學,下午能來店裡打工」,就馬上盤算著是否接受這樣的應徵,有多少媽媽們也是如此?結婚前的成就有的甚至不比先生低,但有了孩子後卻甘願高成低就,好能兼顧持家與育兒,看著電影裡頭的太太們自嘲:「我讀國立大學數學系,就是要為了教小孩九九乘法表」我不禁回頭詢問自己,能有辦法這樣的釋然與認份地,接受自己就甘願的待在母親育兒的角色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