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料理加味精不健康?美國亞裔為味素洗刷汙名:讓你過敏的是種族歧視!

2020-01-21 08:10

? 人氣

1968年,一名自稱為醫師的郭姓男子寫信給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聲稱自己到中餐廳用餐後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這封讀者來信刊出後引發熱烈迴響,隔年的一篇科學論文進一步指出,中式料理的常用調味料—味精—就是導致「中餐廳症候群」的罪魁禍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半世紀以來,味精(MSG)有害健康的觀念在美國深植人心,就連出版商韋氏公司(Merriam-Webster)都將中餐廳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一詞收錄進辭典詞條。中式食物不健康、過度加工的形象根深蒂固,全美各地的中餐館只好紛紛在門口掛上「不含味精」的標語,就怕把顧客嚇跑。

不過,科學家早已證實火腿、乳酪甚至等食物中亦含有與味精相同的化學成分「麩胺酸鈉」,也就是賦予食物「鮮味」(umami)的來源,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亦將味精列入「公認安全」(GRAS)的食品添加物,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進行的研究也指出,無法確認味精與中餐廳症候群之間的關聯,更強調這個疾病本身便源自於「傳聞」而非科學證據。

味精正名運動

為了洗刷味精長久以來承受的汙名,知名影集《菜鳥新移民》(Fresh Off the Boat)原型人物、台裔美籍名廚黃頤銘(Eddie Huang)與華裔脫口秀主持人麥珍妮(Jeannie Mai)聯手日本知名品牌味之素(Ajinomoto),在社群媒體發起「重新定義中餐廳症候群」(#RedefineCRS),要求韋氏公司重新撰寫此一詞條。

在紐約曼哈頓開設刈包餐館的黃頤銘說:「如果有人認為美國不存在對亞裔族群的種族歧視,我會告訴他們:『看!這就是(歧視)!』我知道白人怎麼看我們—亞裔很酷、沒有威脅性......但他們很古怪、他們的食物也很古怪。」中越混血的麥珍妮則說,她一直認為韋氏辭典的資訊經過全面查證,「但CRS是個過時、非常種族歧視的詞彙。」

根據韋氏辭典的定義,中餐廳症候群由飲食所引發,「尤其是大量使用味精調味的中國料理」,包含頭暈、頭痛、心悸、身體部位麻痺等症狀。韋氏公司14日回應,出版社過去從未接獲相關申訴,但承諾將「根據證據」重新審視此用語,並強調辭典本就會因文化的轉變而不斷進行修訂。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