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0)農曆過年前,全國私校工會以問卷調查54所私校,發現有19校今年不發年終獎金,23校有發但不足1.5個月,只有6校達到公立學校水準(1.5個月),6校狀況不明。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許多私校以財務困難為由,逐年減少年終獎金數額,甚至多年「零年終」。而這不過是近十年各私立學校因應少子女化影響的冰山一角,有些學校為減省開支,不斷地壓縮教職員的人事費,不僅早就沒有了年終獎金,就連教師薪資也一再被裁減。
這些私立學校的董事會這樣做不怕違法嗎?恐怕現行法規也保障不了私校教師。如同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指出:依《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規定,私校教師「本俸」應與公立大學一致,「研究費」允許校方跟老師協商;但「年終獎金」非必要支付項目,學校可依財務狀況,決定是否在年終慰勞校內職員。所以法規早就站在私立學校資方這邊了,就算「研究費」的縮減必須經校方與老師協商,但能有多少學校是認真地把教師視為重要資產,如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所說的「不論是本俸、研究費,一毛錢都不該減」?又有多少老師真的能挺直腰桿拒絕學校的減薪要求呢?
一般來說,公立大學教授薪資約10萬,副教授8萬,助理教授7萬,但根據教育部「私立學校編制內專任教師平均支給數額與公立學校支給數額比較表」統計,有多所私校教授平均薪資僅5萬多元、助理教授甚至不足4萬元,僅約公立學校教師的一半。其中又以新竹縣大華科大的薪資降幅最大,教授月薪大約只剩5萬2、副教授4萬3千多、助理教授3萬8千多元。
對此,大華科大主秘王慧君表示,該校108學年度註冊率約6成4,因少子化趨勢、加上地處偏遠,招生不易,對比他校教師「研究費確實有偏低的情況」,但該校去年2月起已讓30多位教師優退優離,目前該校約40至50位專任教師,且皆簽字同意調薪;另外,大同技術學院代理校長吳柏萱也表示,依學校現行財務狀況,為永續辦學,不得不調降師資薪水,強調一切合乎法規,全校60位專任教師也願與學校共體時艱,皆同意調降研究費「要一起撐下去度過難關」。
但是,這些「共體時艱」、「永續經營」、「度過難關」的官方說法,真是就是說服老師們願意減薪的原因嗎?在這一切看似合法且自願的減薪協商過程中,背後所呈現出來的,難道不是私校教師們在擔憂失業的恐懼條件下,不得不妥協而簽下的同意書嗎?
或許有人會問:若不減薪,現在少子女化的情況這麼嚴重,私立學校招不到學生,而人事經費的負擔又這麼沈重,這些私立學校如何生存?如果學校倒了,老師不是就都失業了?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博士、教授自願被減薪的主因。可是我的疑問是:難道減薪之後的私立學校就可安然度過少子化危機或是就可以永續經營了嗎?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波少子女化的危機並不是一個突發或暫時性的危機,它就是一個趨勢,它宣告著台灣已正式進入低生育率的高齡化社會結構,至少在可預見的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這個趨勢都不會改變,難道這些私立學校利用教師減薪就可以度過這十年嗎?換言之,即使私校教師都同意減薪,其實也救不了這些即將退場的私立學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