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於2019年1月2日下午召開校務會議,討論該校社會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社發所」)109學年度停招議案,引發學生和校友的激憤!20多人前往會議室門口舉牌抗議,過程甚至與警衛發生推擠衝突。雖然議案表決前,「社發所」教授夏曉鵑退席以示抗議,但該議案最後仍以23比9的票數,通過109學年度「社發所」的停招案。
議案雖然通過了,但卻在台灣學術界造成了巨幅的震盪效應,各界人士紛紛呼籲搶救「社發所」。對此,或許仍有人持疑:109學年的少子女化海嘯為歷年降幅的最大值(10.2%),當年度的考生僅剩21萬6千餘人,各大學早已為此大動作地調整(減併)系所及減少招生名額,以求平安度過這波嚴峻的生存考驗(參考風傳媒拙作<私立大學如何因應109學年度少子女化海嘯?>),若為此故,世新大學淘汰幾個招生率不佳的系所,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啊!
不過這樣的疑問,恐怕是對世新大學「社發所」的創所歷史及其師資組成了解不深所致。倘若我們深入了解「社發所」的背景資料,大概就不會如此輕易地認為:淘汰註冊率不佳的「社發所」也沒什麼啊!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世新大學「社發所」的背景資料。
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一生以不畏強權、不為利誘的行事風格興學、辦報與問政。在台灣戒嚴時期,甚至敢於聘用受政治迫害的知識分子(包括黃煌雄、吳盛木、王曉波、曾祥鐸、李筱峰等),雖然這些異議人士的政治主張或學術立場各有不同,但他們卻都在世新的講台上持起教鞭,為台灣社會保留並傳承了民主運動的命脈。這就是最常被「世新人」津津樂道的世新精神。
及至1991年成舍我的么女成露茜教授(Lucie)於成舍我病危之際,才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返台,接掌《台灣立報》,開始在世新大學任教。1995年發行《破週報》,針對不同社會議題發表立場銳利的報導和專欄,成為台灣「具有左派關懷與全球視野的文化實驗行動」的左翼刊物,Lucie甚至一度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1996年,Lucie籌辦「社發所」,引入美國亞美研究中心經驗,創新實行對話式教學法,以「有學有術、實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自許,招收基層群眾、組織工作者為主,完全不同於傳統社會學的學院派風格。學生多為有社會組織經驗的實務工作者,現任立委蔡培慧、林淑芬,長期投入遊民議題的陳大衛、郭靖盈,以及現任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賴香伶、新科社會局長陳雪慧都出自世新「社發所」,可以說是世新大學最具特色的研究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