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有台幣2598元,但這筆區區一小筆的金錢,卻可能撼動勞資關係與企業運作!實施一例一休以來的亂像無解,勞動部至今連地方政府要求的「解釋函令」都難產,現在又有「LINE事件」,勞動部在那裡?
日前新北市本案是一名電子零件製造業廠務助理,被資遣後搜集過往下班後被老闆以LINE交代工作的對話紀錄,向資方請求加班費,雙方勞資調解破裂後交付仲裁,最後是資方要付加班費,數字很低,只有2598元,但對現行的勞資關係與企業運作卻是相當震撼,大家都在想:以後怎麼辦?
從政府部門到公私大小企業,有那個單位沒有用LINE─或是應該說廣義的各種通訊軟體、email,跟內部同仁或外部客戶在聯絡、討論、交代公事?這些通訊軟體的使用時間是局限在「上班時間」嗎?當然不是。無論是否認為這「侵犯勞工下班休息」,這已是存在的現實情況。
公私部門演變到如此,主要是現代工作型態已迴異30多年前、勞基法訂定時間的「工廠裝配線」生產型態,當台灣走向更知識經濟時,越來越多工作是沒有固定時間、無固定場所、不問工時長短但問績效成果的工作。這時拿一個上古時代的法令,套在現代經濟體系上,而且要全部勞工、365行全部一體遵行適用,謬矣哉!強制推一例一休搞得天怒人怨,成為「三輸」結局,並不意外。
而這次「LINE事件」則又把這種不適合現代經濟社會、企業運作、與工作型態的僵化法規,再向前推了一大步。試問:如果下班後用LINE交代、討論公事要算加班,那用email呢?電話呢?甚至下班後拜訪客戶(許多業務─例如金融理財,是需要在下班後接觸客戶)、陪客戶應酬、甚至準備或消化會議簡報資料,是不是也該算加班?還是現在勞工「認命」就不算,那天員工與公司不愉快,「火大」之下檢舉就算?這簡直是把勞資關係推上火線。
看近年先進國家對勞工保護法令的修訂趨勢,毫無例外是朝向彈性、鬆綁,更沒有那國勞工法令是讓全體勞工─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科技產業到傳產、從高階主管到基層勞工,全部一體適用。有些國家是讓不同產業適用不同勞工保護法令,有些國家是把一定薪資以上者(視為管理階層或知識工作者)排除在法令之外,有些則推「工時儲蓄帳戶制」,讓勞資雙方都擁有更大的工時彈性。
只有台灣搞出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勞動法令,不僅法令僵化、不合時宜,勞工官員也是活在上古時代,對現代企業的運作毫無了解─台灣PC龍頭宏碁數月前被勞檢單位罰款2次,原因是「未要求員工打卡」。
那些勞檢單位、勞工官員大概不曉得現在企業─特別是科技產業及工程師的「責任制」吧?事實上宏碁從40年前成立開始就沒有打卡制度;當時宏碁董事長黃少華是講得含蓄:「政府用製造工廠的思維看所有公司員工管理,方向不一定對」,施振榮則直接說,「科技業是責任制,打卡制度沒有意義」。而僵化的法令與官員,讓不少責任制的企業只好要求員工「假打卡」,大家一起「偽造文書」、上下交相賊、官民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