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爆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迄今已蔓延至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確診病例突破82000人,奪走超過2800人的性命,一直保持「零確診」的南美洲也在26日淪陷,使得全球7大洲現僅剩南極洲倖存。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仍不願鬆口,強調疫情尚未到達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地步,但澳洲總理莫里森27日率先開第一槍,表示新冠肺炎邁入「全球大流行」的威脅迫在眉睫,也再度引發世人疑問—WHO在什麼時間點會宣布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對於疫情的應對又會造成什麼影響?以下為您整理常見疑問:
何謂「全球大流行」?
A pandemic is defined as the "worldwide spread" of a new disease. https://t.co/GO8BqGA6vB
— CNN International (@cnni) February 26, 2020
根據WHO的定義,全球大流行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無關,而是與其地理分布有關—當一種人類尚未免疫的疾病在全球範圍傳播,且蔓延超乎預期,即可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狀態。若以WHO緊急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的說法解釋,大流行意指「全球人口都可能受感染,其中有部分人會生病。」
不過,此處的傳播特別指涉社區內人傳人的情形,若能明確追溯確診病例是在中國感染後返國、或者是與曾赴中病例接觸而感染的感染的「索引病例」(index case,又稱原發病例),則不會被計入大流行的評估範疇。而地區流行疫情(epidemic)則用於形容特定國家或地區染病人數超出常態的情形。
「我想許多人會認為,現在的局勢已經構成大流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教授惠特沃(Jimmy Whitworth)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從南韓、義大利、伊朗等國的疫情發展可以看出,「這個疾病在全球多個區域傳播,與中國的關係也越來越微弱。」
WHO何時會宣布疫情進入大流行?
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6日在記者會上強調,但在謹慎、清晰地對事實進行分析前,就貿然宣布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仍為時過早,更可能發出錯誤訊號:「這似乎代表我們已無力抑制疫情,但這並非事實。」譚德塞表示,WHO已將COVID-19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的最高警戒級別:「草率使用『全球大流行』一詞並無實際益處,反而會放大不必要且缺乏根據的恐懼及汙名,更會帶來癱瘓體系的重大風險。」
"Using the word pandemic carelessly has no tangible benefit, but it does have significant risk in terms of amplifying unnecessary and unjustified fear and stigma, and paralyzing systems," -@DrTedros at @WHO mission briefing on #COVID19 26 Feb.https://t.co/ur41kDUpk8 pic.twitter.com/FzPMIYH8g8
— Global Health Strategies (@GHS) February 26, 2020
曾任WHO顧問的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教授麥克勞斯(Mary-Louise McLaws)則告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WHO並沒有明確的標準,例如確診/死亡病例數、出現疫情國家數等門檻,藉以判定疫情進入大流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