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1927民國之死》選摘(3)

2017-04-10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史迪威(右)在中國的努力,即便不能説是失敗,也算不上成功。(騰訊歷史)

作者認為,史迪威(右)在中國的努力,即便不能説是失敗,也算不上成功。(騰訊歷史)

如果我能夠證明中國士兵跟任何一個盟國戰士一樣出色,我也就死而無憾了。-史迪威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軍第十五步兵團——被人們富於想像力地稱之為「龍團」——比美軍其他任何團執行的駐外任務都要多。比起其他部隊,它被「談論得多、寫得多、詛咒得多,想像得也多」。一種生動的說法是,它是唯一一個步兵們「用不著偷就能得到一瓶啤酒的地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十五團的歷史跟美國國家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它參加過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美墨戰爭以及鎮壓菲律賓的起義者,它的一部分士兵也參加了遠征中國義和團的八國聯軍。一九一二年,中國與西方八國列強簽訂《北京議定書》,八國取得在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十二處駐紮軍隊的特權。

同年,第十五步兵團被派駐天津,此後長期在此駐紮,直到一九三八年中日全面開戰後才奉命撤離。長達二十六年在中國的駐紮,使得第十五步兵團的盾徽上出現一條張牙舞爪的龍,龍象徵著中國古代的皇帝。這樣的設計背後,隱藏著耐人尋味的信息: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第十五步兵團的軍官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看到盾徽上龍的圖案時,一定百感交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嵗的史迪威中尉第一次抵達中國。在他到來之前六個星期,一場突如其來的革命讓兩千多年的帝制意想不到地終結了。當時,史迪威正在菲律賓的美軍中服役,與叢林中的叛軍作戰。他請假去中國,在中國停留十七天。他走馬觀花地看到帝國的崩潰,而普通人的生活仍在若無其事地持續。他看到繁華且西化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還以為到了費城。他也接觸到廣州街頭的叛軍,「很多人配有新的子彈帶,彈藥很多,有些人提著手槍站在周圍,手指擱在扳機上」。

八年之後的一九一九年八月六日,史迪威被任命爲美國陸軍駐華首席語言教官,派駐駱駝與汽車並行不悖的北京——那是他最喜歡的中國古都。他在專門爲西方人開設的華北協和華語學校學中文,很快被中國的一切所吸引。一個月之後,在陸軍的一份問卷調查中,他對「最喜歡的職業」的回答是:「武官,中國。」就連母校西點軍校的教官職務都被他劃了「否」。

史迪威一生中先後四度派駐中國:一九二零年至一九二三年,任美國陸軍駐華語言教官;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九年,任十五步兵團營長及參謀長;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九年,任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他在中國的時間加起來長達十五年,接近其軍旅生涯的一半。其傳記作者形容他「有週期性離開美國的衝動」,而他首選的目的地就是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