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國際趨勢:擴大電子支付,帶來4大面向價值

2017-04-19 06:30

? 人氣

2012年,中國大陸當時的第3方支付龍頭支付寶以O2O的技術透過「條碼支付」在實體商戶完成支付,並同時提供微型商戶用智慧型手機即可完成的低成本收款服務,此後,電子支付占比快速提升,而其競爭對手財付通也以其集團下的社群溝通App「微信」為媒介,發展出「微信支付」,並迅速導入至各線城市中,憑藉其行銷資源與低成本導入的優勢,推展力度更甚於支付組織銀聯及銀行業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技術的觀點而言,條碼支付的技術門檻並非高不可攀,國內最普遍的社群溝通App「LINE」即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合作,將旗下之「LINEPay」條碼支付服務導入到2大便利超商:統一超商及全家便利商店中;藉由此類新興支付的合作經驗與觀察,不難發現國內電子支付的推展其障礙點不在於技術,而另有其因。

台灣推展電子支付面臨3障礙

台灣的信用卡發卡量超過4,000萬張,且智慧型手機滲透率超過8成,其發展歷程與中國大陸差異大,反倒與西方國家較為相似,在絕大多數民眾已經具有進行電子支付的條件下,提升電子支付消費占比的關鍵應在於商戶端,商戶導入電子支付有3大障礙點:賦稅成本、設備導入成本、交易手續費。

障礙點1:賦稅成本

微型或個人商戶的規模小且經營狀態較不穩定,導入電子支付後所有交易資訊都將透明揭露予政府稅務機構,是台灣微型商戶不願採用電子支付之主因。韓國的經驗相當值得參考:商家和消費者接受與使用卡片支付皆會獲得獎勵,韓國增值稅率(VAT)為10%,若使用信用卡,商家可獲得1%的租稅減免;此外,年銷售額超過18,000美元的企業與商家,規定必須接受使用支付卡,否則處以罰金。各國的賦稅政策不同,小規模營業人稅率本已不高,租稅獎勵輔以積極宣導,將是電子支付大規模推廣至微型商戶的第一要件。

障礙點2:設備導入成本

一般來說商戶要導入電子支付有2類收款路徑選擇,一是與信用卡或電子票證之收單機構合作成為其特約商店,提供客戶「刷卡支付服務」,商戶申請此項服務須向收單機構租用端末設備(即POS刷卡機),金管會為了避免商戶需要租用多台刷卡機,故請銀行公會擬定「金融機構整合電子收付端末設備注意事項」,未來各收單業者可以通則的方式依循規範整併端末設備;端末設備整併後雖有利於商戶的擺設陳列,但特約商店仍需至少租用一台端末設備,此項措施對於提升電子支付滲透率效益實屬有限。 

另一種更有機會滲透現金支付市場的設備,是透過收銀機整合用以掃描條碼的光槍,或透過智慧型裝置的App電子錢包收付款應用程式,提供客戶「O2O條碼支付服務」。針對條碼支付,市場上已有許多提供收銀機軟硬體服務的資訊服務業者,在積極協助商戶串接電子錢包(GOMAJI、Pi、街口),惟收銀機改版的費用多在萬元以上;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實施後,亦已開放代收付業者(如GOMAJI電子錢包)、電子支付機構(如歐付寶電子錢包)提供O2O收款服務,業者多以贊助行銷活動鼓勵商戶加入合作,此類支付服務之設備成本則已趨近於0,然而在O2O電子錢包在市場機制不如信用卡成熟的情況下,各電子錢包業者服務費率殺價競爭、高額補貼消費者、壁壘分明各自經營會員的競爭態勢,反而可能局限條碼支付提升滲透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