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洲成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各國陸續祭出封城、禁足令等強制性政策防堵疫情,而當大半個歐洲幾乎處於封鎖狀態,少數堅守「佛系抗疫」路線的國家也引發矚目,至今仍採行「智慧封鎖」(intelligent lockdown)路線,並未全面下達強力措施的荷蘭政府即是一例。
荷蘭的「隱性」封鎖生活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荷蘭記者霍利根(Anna Holligan)形容,該國的封鎖措施幾乎「隱而不顯」:儘管各級學校停課至4月底,但只有會發生肢體接觸的行業——例如美髮業、美容業以及紅燈區的性產業——被勒令全面停業;酒吧、餐廳與販售大麻的「咖啡店」雖然無法「內用」,外帶生意依然興隆,她住處周遭的五金行、花店甚至玩具店都仍照常營業,不同之處只有戴上手套的收銀員及牆上的防疫宣導海報。
Coronavirus: Why Dutch lockdown may be a high-risk strategy https://t.co/zQIPCIJz8f
— BBC News (UK) (@BBCNews) April 5, 2020
雖然政府建議民眾待在家中,但若需出門工作、採買,甚至只是想呼吸新鮮空氣,只要維持1.5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即可外出。城市變得安靜了些,但街上的青少年仍並排騎著單車,公園也可見玩耍的孩童。
「我們不想反應過度,把所有人都關在家裡」
BBC指出,相較於鄰國紛紛選擇全面封鎖,荷蘭選擇採取針對性的「智慧封鎖」策略,盼能降低社會隔絕帶來的社經與心理成本,屆時也能盡快重返正軌。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學者范謝克(Louise van Schaik)認為,荷蘭人面對疫情的態度相當沉著冷靜,「我們不想反應過度,把所有人都關在家裡。」
而根據一項民調結果,高達93%的荷蘭民眾表示他們盡可能待在家中,99%民眾宣示自己有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也讓總理呂特(Mark Rutte)3日高興地形容荷蘭是個「成熟的國家」,「民眾很開心被視為成人對待,而不是被當成小孩子。」
荷蘭政府不只採行「智慧封鎖」策略,更是至今少數仍公開將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讓病毒在社會中傳播,輕症者痊癒後自然產生抗體,整體人口達到一定程度的免疫後,從而使尚未免疫的個體不被傳染)概念應用於防疫工作的國家。
【延伸閱讀】放手讓6成人口感染 英國的「佛系防疫」豪賭能奏效嗎?學界率先開砲:政府不顧人民性命危險!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研究院(RIVM)教授提曼(Aura Timen)告訴BBC,讓人們暴露於病毒中,使人體自然而然產生抗體,就像是靠自己產出目前仍未開發出的「體內疫苗」,防止二度感染。呂特也曾在3月16日宣示:「獲得免疫力的群體越大,病毒侵襲老年及有健康問題人口的機會就越小。」
但呂特也強調,延緩疫情傳播才是主要目標,「同時以可控的手段建立起群體免疫力......這(群體免疫)可能要花費數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內,我們必須盡力保護那些蒙受更大風險的族群。」
隱憂逐漸浮現,死亡率逼近10%
不過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的統計數據,截至台灣時間5日下午,荷蘭累計確診病例逾16700起,1656人不幸病故,死亡率逼近10%;隨著疫情不斷升溫,感染高峰將於近日來臨,荷蘭位居全球前茅的高死亡率,以及逐漸吃緊的醫療能量等隱憂也開始浮現。
當荷蘭政府向中國購入的100萬個口罩品質不堪使用,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PPE)嚴重不足,台夫特(Delft)的學生甚至趕工將浮潛設備改造為外科面罩,鹿特丹阿侯伊體育館(Ahoy Rotterdam)改建為緊急醫療設施,實質上仰賴民眾自發的「智慧封鎖」能否奏效,也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In Ahoy Rotterdam wordt momenteel hard gewerkt aan een tijdelijk zorghotel om de ziekenhuizen te ontlasten. Op 13 april moet de eerste afdeling met 88 bedden gereed zijn. Het betreft 22 4-persoons kamers met elk een eigen douche en toilet. Uitbreiding tot 680 bedden is mogelijk. pic.twitter.com/VVir0WhQn7
— Joey Bremer (@010fotograaf) March 3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