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國民黨衰敗的思想根源

2017-04-20 07:00

? 人氣

國民黨立院黨團邀請五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政見發表座談會,會前五人將手交疊,拍下象徵團結的合照。(蘇仲泓攝)

國民黨立院黨團邀請五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政見發表座談會,會前五人將手交疊,拍下象徵團結的合照。(蘇仲泓攝)

「價值VS身份」一直是本人衡評事理的基礎理論架構(可參考《解讀臺灣政治﹕身份政治VS價值政治》。上文《誰該為國民黨的失敗擔責》是從「身份」之「誰」的角度來探討國民黨失敗的責任者,本文從「價值」角度探討同一議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主流民意」要什麼,拒什麼

眾所周知,臺灣藍綠的核心分歧是「國家認同」﹕對「中(華民)國」的態度,是肯定之,還是否定拋棄之(民進黨當前對待「中華民國」,借用一個大陸俗語,叫做「打著紅旗反紅旗」)。臺灣「主流民意」現在的主要政治取捨標準也是「國家認同」,這可大致解釋為什麼蔡英文民調低落許久,國民黨卻升不起來 ──「主流民意」的心態很可能是,蔡英文做得再爛,是「我們自家」的事,和你這個「非本土」的「中國外來政權」國民黨無關,輪不到你來管,尤其是眼下這個比馬英九更「親中」的洪版國民黨。記得「時力」主席黃國昌曾說過,要讓臺灣政壇變成輪流執政的兩大黨都是「本土政黨」。這話反映很多人心聲,國民黨現在無法「趁勢而起」,可能正是臺灣政壇「兩黨皆本土」的預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理由可讓人理解,為什麼蔡英文施政民怨沖天,民意卻不給國民黨機會?

因此,馬英九將國民黨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落敗歸因於「食安」,洪秀柱說馬英九處理兩岸、外交做得很好,但內政措施失去人心,這全是誤判。首先,現在兩岸形勢嚴峻,按洪邏輯,民眾豈非理應「懷念」馬英九的「兩岸與外交德政」,民意向國民黨「蜂擁而歸」才對?其次,按馬洪說法,選票流向民進黨,是因國民黨內政有誤;但眼下民進黨內政即便胡搞,選票也流不回國民黨的現實,不正說明,內政好壞並非要點,其他原因才是?這個「其他原因」,就是「國家認同」。在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主流民意」的選擇標準不是「好內政」,而是「本土政權」,事實就這麼嚴酷!

這種捨「好內政」,取「本土政權」的事情,在臺灣已一再發生了不知多少次,除了我經常例舉的民進黨以「本土政權不能倒」為由護衛陳水扁╱貪腐,本土>清廉>道德,這裡再舉兩則有名事例。

2010年底「五都選舉」之前,高雄爆出兩例醜聞,一是時任市長陳菊的「睡菊」事件,二是陳致中的「召妓」。這事要發生在藍營,醜聞主角肯定完蛋,尤其是「召妓」,非退選不可,自己不想退,黨也得逼他退。但陳菊和陳致中不但沒「完蛋」沒退選,更是雙雙「高票當選」。這再次證明﹕政績崩壞不重要、道德惡劣沒關係,重要的是,選上的必須是「本土自己人」。「本土」,硬是>清廉,>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