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洲評論》24日介紹台灣「口罩外交」的幕後英雄──熱血組成國家隊的工具機大廠,內文指出2月上旬行政院拍板斥資新台幣2億元,緊急擴建60條口罩生產線後,台灣多家工具機廠商與零件業者自願合作、協助提高口罩機床產量,不但補充防疫物資,也對提升台灣形象產生助益。
《日經》(Nikkei Asian Review)指出,對於蔡英文政府來說,「口罩外交」是台灣與北京正面競爭的機會,而為台灣創造這項機會的工具機產業,其「足智多謀與機動能力」值得更多關注,過去這些「隱形冠軍企業」在全球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對島內經濟的貢獻卻被低估,這次疫情足以凸顯其重要性。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機床領域的大公司在商場上是競爭對手,「這些大人物平常在市場中都是正面交鋒的。但是他們願意放棄競爭,為這個國家緊密合作。能成為其中一員,這讓我感到光榮。」
「工具機國家隊」的組成
台灣口罩產業過去乏人問津,生產線大多已經外移,本土只存留兩家小型口罩機製造商──長宏機械、權和機械,通常每月只能生產2台機器,以往有高達9成的口罩都是依賴進口。1月下旬,工具機產業龍頭東台精機(Tongtai Machine & Tool)、瀧澤科技公司(Takisawa Technology),以及哈伯精密(Habor Precision)首先向政府表達志願幫忙生產口罩機。
《日經》報導,這幾家大廠主管首次拜訪位於新北市五股區的長宏機械工廠時,了解到小型工廠的不足。長宏是成立數十年的家族企業,總部就設在一個小型鐵皮屋裡,沒有機器製造的標準操作程序,也沒有將所有零件分類。工廠的專業技術都集中在負責人身上,而對方當時不願意分享專業知識。
「東台精機」董事長嚴瑞雄表示,他當時想:「對於這麼小的公司來說,要完成規模這麼大的訂單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搖了搖頭,知道我必須派出一組專業人員,他們不僅要懂機械,還要能夠適應各種緊急情況。」幾天之後,他們在新北市山區找到一個臨時工廠,但沒有水電或手機信號,經濟部下令電力公司與電信業者為他們設立好基礎設施,方便他們展開工作。
熱血!各公司專業菁英志願合作
2月10日在北部一處空蕩蕩的倉庫裡,約10名工程師與高層管理者在馬不停蹄工作約15個小時後,開會探討他們從政府手上接下的任務:幫助台灣大幅提高口罩產量,以應對新冠病毒爆發大流行。這目標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艱鉅,因為他們不懂製作口罩,也不熟悉醫療設備。
「瀧澤科技公司」總經理戴雲錦(Winston Tai)告訴《日經》:「我們沒有製造口罩機的任何參考設計,也不知道需要什麼零件。我們只能一一弄清楚……每一秒鐘都很珍貴,因為整個台灣公眾都很恐慌,擔心沒有足夠口罩來度過全球疫情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