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官方推廣的漢語拼音成為聯合國承認的國際標準拼音之後,遠東學院的漢語拼音與英國人的威妥瑪式拼音以及其他幾種拼音一樣,漸漸失去了其國際地位,不再被人使用。而法國殖民者於19世紀大力推進拉丁化越南文(國語字)的使用,漸漸使之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官方文字。法國人這麼做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越南的精英階層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割斷越南與中國的文化聯繫。所以,一些學者將法國統治期間越南文字的拉丁化作為越南“去中國化”的開始。
不過,即使在殖民時期,漢字和喃字(在漢字基礎上越南化的文字)也並未從越南人的生活中完全消失,在很多領域中,漢字與國語字是並用的。漢字完全被取代是在1945年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權建立後,成為了官方推廣的「掃盲運動」的犧牲品。越南政府對外宣稱,之所以推廣國語字而不是漢字,是因為拉丁化的國語簡單易學。然而,實際上,無論是當年越共的領導層還是越南社會的精英人士都十分清楚,徹底擺脫中國幾千年來的影響,廢除漢字是「去中國化」的核心步驟。
國家歷史博物館的敘事
河內的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內,文字介紹和實物解說大多由越南文和英文組成,少數「敏感內容」則只有越南文介紹。儘管這些註釋所使用的文字中沒有中文,但館中展示的很多歷史文獻和實物都是以漢字呈現的,尤其是古代史部分。
按照中國史學界的說法,越南的歷史可以粗略地分為五個時期:1,史前和傳說時期;2,北屬時期,即越南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的那段時期,從秦將趙佗平定百越並在今廣東番禺建立南越國開始,到公元938年五代十國時越南吳權擊敗南漢軍隊建立獨立的吳朝為止;3,獨立國家時期,從938年到1884年法國全面殖民越南為止,這一時期,越南一直是中國歷屆王朝的藩屬國,其間包括明朝將越南收歸明屬的20年;4,法國殖民時期;5,二戰後再獨立時期。
歷史的記錄由於敘事主體的不同而相異,這並不難理解。在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中,上述的第一個時期以東山文化為代表被大書特書,而第二個時期被一筆帶過。實際上,僅有的關於第二個時期的介紹,是一張貫穿這一時期的「抗擊侵略者」圖表,表中全部是越南文。不過,仔細閱讀,可以從中看出一些「敏感內容」:抗擊東漢、抗擊兩晉、抗擊南朝、抗擊唐軍,等等。這些在中國的歷史記錄中被定義為「地方民變」或「作亂」的歷史事件,在這裡統統被視為「抵抗外族侵略者」的義舉。
博物館對第三個時期的介紹頗為詳細,但其敘事的主線沒有變,貫穿著抗宋、抗元、抗明、抗清等「抗擊北方侵略者」的主題,而隻字未提宗主和藩屬的關係。其中比較有趣的一段是關於那20年明屬時期,按照越南後黎朝的官方史書《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明朝初年,越南陳朝出現外戚胡氏篡權的事件,明朝派兵南下主持公道,滅掉胡氏後,「明詔遍求陳氏子孫立為國王。官吏耆老人等累稱為胡氏滅盡,無可繼承陳後,請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意思是,當地「官吏耆老」告知,陳氏王族已經被趕盡殺絕,沒有後人了,要求明朝收回安南國(越南)的稱號,恢復從前中原王朝的「郡縣」待遇。這段歷史,在越南國家博物館中也被以「明朝入侵,犯下滔天罪行」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