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美國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展開了長期的政治對抗,不過雙方從未正式交戰,而是透過第三國進行「代理人戰爭」,因此又被稱為「冷戰」。這段時期,使得美國遭遇最嚴重挫敗與損失的一役便是「越南戰爭」。
當時美國在越南歷時十餘年,引發國內抗議,最後在國內迭起不斷的反戰運動、前線戰事的吃緊的情況下,美軍決定撤出越南,而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後打敗美國所支持的南越軍,攻佔全越南。美國花費1500億美元、陣亡5萬3000多人的代價,卻落得全盤皆輸。
胡志明帶領北越共產勢力與南方吳廷琰勢力對峙
二戰後,由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被稱為「北越」,法國則在南方的西貢立國。兩邊勢力為了爭奪越南全境的控制權,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又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雖然控制西貢、河內等主要城市,但其他地區卻多被胡志明勢力掌控,加上中共的軍事援助,北越終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中擊敗法軍,法國勢力只得撤出越南北部。
戰事結束後,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和平談判,協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統治,南部則由越南末代君主保大皇帝控制。後來法國撤出越南,南方政府的首相吳廷琰發動政變推翻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國,被稱為南越。美國為了阻止北越的共產勢力向南擴張,全力支持南越政權。
美國派遣100名特戰人員及顧問 協助南越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煽動當地組織,進行武裝顛覆。 1961年5月,當時的甘迺迪政府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廷琰政府,由副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訪問西貢,與吳廷琰簽署《聯合公報》,派遣100名美軍特種作戰部隊人員進入南越,開始特種作戰試驗,開啟美軍戰鬥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
美國參與越戰可分為「間接介入」和「直接介入」兩個階段。間接介入時期,美國派遣特種作戰部隊及軍事顧問,訓練西貢的南越軍,並指揮他們作戰。1963年,南越軍方在11月1日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吳廷琰,由軍方領導楊文明組成軍政府控制南越政權。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遇刺身亡,副總統詹森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他擴大美國參與越戰的角色,批准美國國防部轟炸北越與寮國、柬埔寨境內的越共庇護所,並且增派3萬多名軍事人員到南越。然而南越士兵仍被北越的游擊兵打得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