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著作家劉墉的一篇短文,談到這一代華人親子關係的兩難處境!他提出當今許多年輕人想要西方生活水準,卻少了獨立思考與自主謀生能力;想要享受美國式的自由,卻放不下中國式的寵愛;成長過程少了美國孩子的積極主動,又把中國傳統的孝道拋在腦後。結果這些年輕人進到職場後,既想要美國公司的福利,卻又捨不得中國式的鐵飯碗;工作上少了美國員工的自律敬業,也不講究中國傳統員工對公司的忠誠。而這些習性可能都與父母親從小過度保護,學校中缺少基本品格要求有關。養成年輕世代懂得爭取權益,卻忽略自己的做人本分與做事原則;把人情與道理混為一談,無法分辨場合,掌握合宜行徑。
因此有朋友呼應,認為應該喚醒國內的爸媽們,是該把成年子女請出家門的時候了!尤其在網路盛行的時代,世代之間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差距愈來愈明顯,許多上一代的父母突然發現,過去所尊崇的是非觀念與道德尺度,在年輕人眼中卻變得老朽與陳腐;以往的節約惜物卻被視為過時與落伍!於是不少長者終於省悟過來,發出:一輩子努力,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感嘆?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臺灣大學生四年學費中,有近四分之三是由父母所負擔。這些年輕人畢業後,出了社會,鮮少有人懂得歸還這大筆教育費用,有的還繼續與父母同住,享受吃住免費,有人打掃家裡的「啃老族」。甚至許多成家後,還要求父母幫忙帶孫子,下班後乾脆回父母家吃晚飯,順便帶隔日的飯盒等等。奇怪的是這些長者似乎不以為忤,願意繼續替兒女操勞,一手包辦。其中更有許多家長自己節衣縮食,卻替兒女準備各種買房、買車的費用,結果這些子女自然無法獨當一面,還經常嫌父母意見太多,絆手絆腳!
有不少家長反映,許多兒孫搬來免費同住,但遇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而發生爭執時,老一輩不但無法以理說服對方,反被年輕人奚落與譏諷等不堪羞辱,搞得老人家失望至極。究其原因,除了當前的社會快速發展加劇使得代溝產生外,也可能與一般華人父母很少在飯桌上跟子女從小談心對話有關,以致於親子之間缺乏真正的互動與了解。例如,許多年前紐西蘭進行教育改革時,大學入學方式將平常課堂中所需要的語言表達與思辨能力,納入升學條件之一。結果許多華人家庭十分恐慌,原因是家裡很少有理性與感性的親子對話,更不用說彼此分享與辯論時事的機會。而臺灣的研究調查也顯示,孩子回家時,父母通常會問的三句話:「功課寫完了沒?考試考完了沒?今天考幾分?」是不是臺灣父母工作太忙,或者孩子在學校花太多時間在從事上課與考試,導致親子間很少能在飯桌上談天說地,彼此了解?
上述這些案例都給父母思考的機會,是否增加親子間理性與感性對話外,在面對已經成年的兒女,也可以「理直氣緩」的請他們搬出去,以便學習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