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貿易戰、科技戰到疫情戰,在中美對峙越演越僵的同時,美國鴿派也似乎與台灣漸行漸遠。從強調交往合作、尊重核心利益、維持低盪關係到劃分勢力範圍,面對中國在東亞與世界強勢崛起,美國鴿派學者的主張不時飄散出姑息主義、孤立主義味道。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最重要的議題就是中美關係何去何從。今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最重要的議題也還是中美關係。面對美國近一八○萬人感染武漢肺炎、逾十萬人死亡的災難,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把中國牌當擋箭牌,共和黨化身反中橋頭堡,諉過卸責與轉移焦點一舉兩得。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則在選情壓力下拿香跟拜,與川普展開「反中比賽」,凸顯自己才是根紅苗正的「反中鷹派」。
川普、拜登爭當正港「反中鷹派」
換言之,鷹派看似已占據華府發言台,從貿易戰、科技戰到疫情戰,中美對峙越演越僵,共和與民主兩黨形成難得的共識:中國崛起來勢洶洶,美國遏制勢在必行,而且就像武漢肺炎的防疫教訓:下手要重、出手要早(go hard and go early)。
不過民主國家從來不會是一言堂,華府鷹派昂揚之際,鴿派的聲音也不可忽視。就如政治學家羅斯科夫(David Rothkopf)的「小提琴模式」(the violin model)比喻:領導人「掌握政權靠左手,拉奏音樂靠右手」。眼前鴿派的聲音很難取代主旋律,重大選舉當前往往淪為票房毒藥,但是他們強調務實妥協的理念與做法,對於美國外交政策的全面觀照,仍然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三、四月號以「美國,回家?」(Come Home, America?)為主題,基本上就是華府鴿派與鷹派的一場紙上辯論會。
有趣的是,一個去年才成立的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已成為華府鴿派的重鎮、鷹派的眼中釘,副所長沃塞姆(Stephen Wertheim)主張美國必須放下外強中乾的霸主姿態,不再強求全世界屈從其意志。
美中在東亞都須「保持現狀」
對於中國,美國應該揚棄「強權競爭」戰略,秉持交往、合作的大原則,在因應氣候變遷、防止核武擴散、全球金融治理、打擊恐怖主義等領域追求裨益全人類的成果。美中一旦展開新冷戰(New Cold War),美方的圍堵政策只會激起中方的強硬反制,延續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開啟的「無止境戰爭」(endless war)泥淖,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