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告別式上,要有酒、有音樂,地點就選在小鎮外的一間連鎖家庭餐廳裡吧!」78歲的加拿大公民謝爾德斯躺在自己的病床上規畫著人生最後一場慶典,因為兩天後他就要接受毒劑注射安樂死,離開人世。
加拿大在去年6月通過安樂死合法化草案,准許絕症患者透過醫師協助,結束自己的生命,有尊嚴的離世。也使加拿大成為全球少數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法規上路以來,已經有大約1300名重症病患成功安樂死,其中癌症患者佔最大多數。
「萬物最終都將消逝,而且消逝的太快,不是嗎?告訴我,你計畫在這狂野又寶貴的一生做些什麼?」
美國女詩人瑪莉奧莉佛
Doesn't everything die at last, and too soon?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Mary Oliver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25日刊登了謝爾德斯(John Shields)的故事,記錄他從得知自己身患絕症、決定安樂死到離開人世的過程,以及他的家人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趟旅程的歷程。
2015年秋天,謝爾德斯的醫生告知他,他罹患一種罕見的遺傳性類澱粉囤積症(hereditary form of amyloidosis.),這是一種染色體遺傳疾病,因為某些蛋白基因突變,導致其結構出現變化,使得原本為水溶性的蛋白形成類澱粉纖維在細胞外沈積而致病。這些沉積的纖維性蛋白,會集結在臟器、血管、心臟、腸胃系統。
這種疾病可能使他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最後心臟衰竭而死。 曾經看過朋友因疾病纏身最後在痛苦中死去的謝爾德斯,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這樣結束,「我希望保持我的尊嚴,減輕我老婆和女兒的焦慮」「痛苦又沒尊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於是,他選擇了安樂死。
不希望靈魂被困在逐漸衰竭的軀殼中 謝爾德斯選擇安樂死
謝爾德斯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親是愛爾蘭後裔,兩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謝爾德斯從小就跟著父母上教堂參加彌撒,17歲進入神學院就讀。雖然生活在相對保守教會,他的觀念卻相當開放,就讀神學院期間就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他認為,信仰不應只是人類罪孽救贖,更應該是純潔無私的大愛,然而他的觀點仍屬於少數,也因此和教會中許多人產生思想上的衝突。
不久後他離開教會,定居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與他的第一任妻子蓉歌(Madeleine Longo)結婚,並成為一名社工。他的第一個案子便是一名未婚懷孕、希望能墮胎的女性,在聽聞她面臨的掙扎和生活中的困難後,他也逐漸拋下過去成見。
謝爾德斯曾擔任英屬哥倫比亞政府員工工會的主席,認識他的人都稱他為「船長」,因為他就像是一個沉穩、開明且品格良善的領導者。他則說自己在公會主席任內最自豪的就是推動男女同工同酬。
離開教會後,謝爾德斯仍不斷在探詢生命和人存在世上的意義,他研究「完形療法」(Gestalt therapy),學習靜坐冥想,相信宇宙是有意識的,世間萬物都是密不可分。他也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為了在這個宇宙中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
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的他,在得知自己患病後再度潛心投入對生命和宇宙的研究,熱愛生命、自由的他曾說,知道自己的靈魂將被困在逐漸衰竭的軀殼中讓他非常恐慌,此時他在網路上找到了安樂死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