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信用領域的創新─Fintech獨角獸Credit Karma

2017-06-01 06:20

? 人氣

Credit Karma標榜著一般服務中不向普通消費者收取服務費用而大量吸納使用客群,種種信用卡、帳戶整合的能力再加上免費報稅的功能,使得消費者黏著度與日俱增,幾乎可說是根本離不開Credit Karma的服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未來發展─資產管理領域的大戰

雖然還未完全進入資產管理領域,但Credit Karma的統一管理帳戶一旦做起規模,就相當容易把用戶所有的錢都至於其管理之下,畢竟掌握了用戶多數的貸款、信用卡使用與信用評價等資訊,且Credit Karma的演算系統在過去的服務中已經贏得顧客的信賴,很容易自然而然使消費者屏棄過去多家信用卡分別使用的麻煩,而直接將資產管理運用Credit Karma的統一帳戶來達到便捷的效果。

談到資產管理領域,則不得不提美國目前以應用「理財機器人」而走火的Fintech巨擘-Wealthfront公司。同樣成立於金融海嘯仍恣意肆虐的2008年,Wealthfront利用數據分析,幫你算出最佳投資組合,並提供自動化的客戶需求分析,並依據客戶需求提供高度客製化、彈性化的資產配置與管理服務。

若Credit Karma真的跨足資產管理領域,與Wealthfront兩者的競爭態勢會是如何?從筆者的分析觀點來說,前者的優勢在於夠瞭解消費者本身的實質現況,透過信用分數與帳戶整合等功能,強項會在整體的資產配置管理;而後者的強項會是實際投資部分,因為專精於投資的理財機器人能夠不斷自我調整投資組合,以達成消費者的預期投資成果。

Credit Karma提供客戶信用評比資料。( Credit Karma網站截圖)
Credit Karma提供客戶信用評比資料。( Credit Karma網站截圖)

若兩強競爭,在資產管理領域相互廝殺的話,Credit Karma強項在於鞏固整體資產的配置,Wealthfront則善於利滾利使整體資產更加豐沛;前者善於守成,而後者則強在攻城掠地,說不定兩者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最佳結果是相互合作而非互相攻擊,各個都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出發來服務消費者,並透過應用Fintech技術替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更早達到財務獨立的成果。

後發優勢肆虐的年代?台灣信用市場的創新優勢

近年來企業創新發展的模式,似乎都圍繞著商學領域中「後發優勢」的軌跡;用簡單的語言來說,「後發優勢」是指走在後面的人,既然看到前人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可以擷長補短,不必重蹈覆轍,發展起來更迅速,甚至可以超越前人。舉例來說,正因為中國在實體線下通路的不方便,因此其本來看似落後的劣勢,在互聯網的時代反而成為其蓬勃發展線上電商的優勢。

反觀台灣,似乎因為受制於過去實體發展的蓬勃,再加上地狹人稠的先天限制,我們在線上虛擬的發展總是跌跌撞撞。然而在「信用經濟」的發展上,似乎擁有更完善信用概念、嚴謹金融法規的國家,更能在產業中以既有的優勢而大展拳腳。

根據調查,中國目前類似Credit Karma的服務雖已有類似服務的模仿者,但尚未出現如BAT等能支配市場的關鍵性參戰角色;而由於中國銀行信用法規的相對落後,雖然中國央行在2015年1月時公佈了首批8家個人徵信試點機構,但過去兩年中八家公司沒有一家拿到了正式牌照。推測可能的緣由,除了對金融法規不完善的問題、人民普遍信用意識低落的問題外,申請機構多半屬於網路巨頭型公司,央行擔心其既做信用管理又做金融服務,容易向母公司拉攏信用好的優質用戶會有不公正的嫌疑。

論,信用市場的Fintech創新已從Credit Karma中的成功,被證明是有利可圖、前景大好的市場;而在目前中國仍未崛起主導性的公司前,台灣或許能夠利用自身金融法規成熟、人民信貸意識完善等優勢,率先發展出利用最新人工智能及數據整合能力系統之公司,補足亞洲信用市場仍未被滿足的需求真空。

*作者為商學院的文史愛好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