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孩,股票就分幾份?這樣做,家產很可能敗掉!會計師:接班有4大策略

2020-06-19 11:27

? 人氣

台灣家族企業二代爭權總是屢見不鮮,股權規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圖/Freepik)

台灣家族企業二代爭權總是屢見不鮮,股權規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圖/Freepik)

國內輪胎大廠正新日前驚傳家變,距離創辦人羅結逝世不過1年多的時間,他的接班人羅才仁就被兄姊聯手拉下董事長寶座。這樣的朱門恩怨,在台灣企業界總是屢見不鮮,長榮、台塑集團爭權風波迄今仍令世人印象深刻,家族企業如何避免禍起蕭牆,股權規畫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廖董從事家具製造業,多年打拚為家族企業打下穩固江山,膝下3名子女僅有小女兒在集團外任職。

年歲已高的廖董在退休之際,決定將經營權交棒給老大,並將財產均分給3名子女以示公平,希望在齊頭式平等的分配條件下,避免後代爭產糾紛。

不料,日後在老大決定集團經營策略時,時常與老二意見相左,小女兒也被迫選邊站,變得裡外不是人,連帶導致集團錯失許多發展良機。

在傳承至第三代後,股權更加分散,家族因為意見分歧、內耗的情況日益嚴重,於是整個集團逐漸耗損瓦解。想不到當初廖董公平「均分」財產的安排,竟然成為引爆日後家族紛爭的關鍵原因……。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對於一間公司來說,「股權」無疑是穩定基業的關鍵,但在實務上,有些家族企業的創辦人為了內部和諧,採取均分家族事業資產的方式,將股權及財富傳承至下一代,卻沒想到潛藏著以下四大隱憂:

一、缺少擁有相對權力的主事者

以廖董家族的例子來看,在股權均分的情況下,企業內部缺少擁有相對權力的主事者,對於經營者而言無法透過所有權來鞏固企業經營權。當企業內部對於經營決策意見多有歧異、難以取得共識,將導致經營者在推動相關營運政策時感到窒礙難行。

若上述狀況發生在家族一代時,或許還能藉由一起創業的深厚情感來維繫彼此溝通、化解衝突,保有決策的彈性與效率;但當後代開枝散葉、股權持續擴散後,即便接棒的家族經營者有心讓家族企業轉型升級、擴大家族企業版圖,都可能因為無法有效統合家族內部的意見,因此延遲企業發展的機會。

二、股東立場不同 彼此欠缺同理心

對於一個家族而言,並非所有家族成員都會於家族企業內任職。然而在股權均分的情況下,當公司分配盈餘時,未任職的家族股東卻也能獲取同等利益分配,對於盡心投入經營事業、承擔企業責任的家族經營者而言,內心可能覺得不平衡。

反之,未在家族企業任職的成員,或許覺得在家族企業任職成員除了可獲配股利外,又能透過薪資、董事酬勞、公司福利等方式額外得到報酬,心裡也覺得不是滋味。因為彼此的立場不同且缺乏同理心,往往也是造成家族感情分裂的原因之一。

三、公司法第173條之1加重經營權不穩定變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