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多數測試都在研究機構中進行,不過北韓很可能在俄羅斯或朝鮮半島西部黃海島嶼進行戶外測試,「北緯38度」引述俄羅斯對外情報局(Foreign Intelligence Service)報告說法稱,黃海上的島嶼很可能是北韓進行生物武器戶外測試的理想地點。另據「脫北者」尹仲勇(音譯,Im Cheon Yong)表示,北韓以政治犯作為生物武器的實驗對象,並由軍醫院及金日成大學醫學院負責執行,但這些說法至今尚未獲得證實。
What Are #NorthKorea’s Chemical-Weapon Capabilities? | @CeeVestergaard @LowyInstitute https://t.co/YY6HVAfXHh pic.twitter.com/FVF2lV7upF
— RealClearDefense (@RCDefense) 2017年4月24日
化武測試在地底進行 政治犯為人體實驗對象
化學武器(CW)計畫部分,「北緯38度」引述美國情報資料稱,北韓儲藏的化武原料約有2500至3000公噸,且大部分藏在地底,包括火車隧道內。CW計畫同樣由彈藥工業部轄下的第2經濟委員會和國防科學院負責,根據南韓國防部情報指出,化武研究機構位在江界、新義州、咸興3個城市地區,而據「脫北者」透露,江界市及朔州郡的化武研究機構是在地底進行測試。
執行CW計畫的團隊規模同樣為20至25個研究機構,以及1500至3000人,但若把朝鮮勞動黨核子化學營和化學國防隊納入計算,參與人數則高達34000人。另據尹仲勇表示,北韓CW計畫的人體試驗可回溯到1960年代,第1次人體測試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的馬養島上進行,第2次則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島嶼,第3次直接選在北韓江慈道長江郡香河里的政治犯集中營進行。
不過「北緯38度」強調,北韓對內也會放出錯誤訊息,防止機密外流,因此尹仲勇的說法上待證實。「北緯38度」也說,北韓化武原料囤積量平時約4500公噸,戰時則增為12000公噸,而南韓國防部發布的國防白皮書稱,北韓自2000年開始至今,化武原料存量約介於2500至5000公噸,但「北緯38度」直言該數據尚待證實。
核武研發團隊規模最大 逾15000人參與
南韓國防部在2016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指出,北韓於1980年代設立寧邊5MWe核反應爐,並從中提取核原料,且分別在2006年10月、2009年5月、2013年2月、2016年1月及9月進行共5次核試爆,據信北韓也正在製造小型核彈頭。北韓化學工業部在核武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參與能力有限,主要還是由原子能工業部主導,而原子能工業部是彈藥工業部核子局的「代言人」,其內部人員多數來自核子局及核武研究所。
國家科學院則是核武計畫的核心角色,負責核反應爐的運作,並執行理論及臨床方面的實驗,化學工業部形同「助理」角色,為相關實驗提供化學原料,並訓練相關技術人員。對於核子局與核武研究所的背景資料,「北緯38度」報告坦言不清楚,但推測核子局屬於第2經濟委員會轄下的國防科學院,不過第2經濟委員會另有專職研發核武的「第5局」,因此核子局與第5局的關係很可能是「一個機構,兩塊招牌」。